本书以日记形式,详细记录了钱少华同志饱含热情、充满激情、赋予真情,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驻村帮扶经济相对薄弱村,助力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周家港村走上乡村振兴之路的艰辛历程。他坚持在基层深耕,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以军转干部独到的战略眼光、纪检干部特有的严谨作风,从实践中提炼了一套系统全面的帮扶经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勃勃生机。这里有基层一线珍贵的资料、感人的故事,有现实的民生问题、具体的帮扶措施,有对乡村振兴的深度思考,有为群众办实事的干群关系新风貌,更有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忠诚践行
本书以长篇历史散文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东莞这座城市的变迁发展史。全书通过朝代更替、社会兴衰、战场争雄、抵抗侵略、书香文脉、引种番薯等紧张惊险的故事和复杂曲折的情节讲述了从五代十国至民国这上千年间广东东莞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书中客观真实地塑造了李用、熊飞、赵必、何真、袁崇焕、陈策、苏观生、陈象明、张家玉、罗亨信、祁顺、邓淳、陈建、林光、伦明、陈益等人物群像,以不同时代的一张张面孔展示出东莞这座城市的民族气节及士人风骨。
《时光里的黄姚》是当代散文作家王剑冰创作散文新作,书写广西古镇黄姚。黄姚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发祥于宋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作者从古镇的历史与现实挖掘出大量的创作素材。书中收录的文章大都于近来发表于各大文学刊物,描写黄姚的历史、现在,乡俗人情,体现着浓厚的乡土风情与家国情怀。作者的语言温润可感,擅于将自然风景、艺术情趣、历史背景等巧妙地勾连、融和在一起,其散文独具风格,具备很强的可读性。
黄姚这个名字,会让人一下子记住。就像一位女子
本身从俞平伯的5本散文集及集外集中精选, 拟收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陶然亭的雪》《我想》《眠月》等名篇, 精选大约20万字的内容, 并配以俞平伯个人黑白精修照片十几张, 按文章发表时间顺序排列全书内容。排版与装帧设计都与“中华散文插图珍藏本”第二辑相同。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 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创作的50多篇作品。全书分两辑, 第一辑“南岸 风生水起”, 回顾了作者在岭南不同地区的生活感受、文学历程及出版工作方面的见闻、心得。第二辑“书香 芬芳袭人”则是作者对故乡山水人情的深沉回望, 其中收录多篇序跋。附录部分收录多位文化名人对作者及其作品的点评。作者文笔流畅, 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富有文学性, 体现了其丰富的才情和思想, 富有地方浓郁色彩又文采斐然, 可读性很强。全书字数26万字。
这是一部中国四位大师父亲丰子恺、傅雷、梁启超、曾国藩写给子女的家书合集,一部中国父亲对孩子爱的人间告白。四位大师父亲从修身、持家、读书、处世、做人、养生等多角度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句句语重心长,言近旨远。每一封家书都饱含父亲对子女的谆教导、对生活的点滴叮咛,有如朋友般有趣的对话,让我们在会心一笑里了悟一个父亲深沉的爱意。他们的孩子们也不负父爱如斯,成长为自己理想的模样,不负此生,不负家国。愿我们每个人也能如其所愿: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这是一本为当代艺术开出的确诊书。作者徐薇与常见的艺术史写作或艺术哲学写作不同,从时代灵魂角度解析中西方当代艺术,透过艺术看本质,让人真正理解当代艺术。作者借由艺术现象分析媚俗(Kitsch)、虚拟现实、钱权至上等社会问题,让人真正理解艺术目的为何,而又是什么成就了艺术,充满人性的温度和深彻的洞见,无论是专业学术读者还是大众爱好者皆能从中获得全新了悟。
作者从对时代弊病的观察出发,在共情的体验中,帮助读者抛下知识体系的桎梏直接进入艺术本质,不仅看懂中西方当代艺术,更在这些案例中
本书是我国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的散文精选之一, 曾于2018年10月在我社出版。此次因有馆配需求再版。书中收录有《春之怀古》《我自我的田渠归来》《种种可爱》《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等名篇。她以情入里, 出入古今, 仰视宇宙之大, 从喧哗的都市中寻找悠闲生活之美; 又有一股畅快的英伟之气和侠士之风, 加之不乏女子雅致、凄婉的纤细柔情, 用知性来提升感性, 视野上亦将小我拓展至大我。
本书收录张晓风作品中最具代表性、最优质的篇章。很多为读者称道的句子都在这里闪烁, 比如“树在, 山在, 大地在, 岁月在, 我在, 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一笔简单的雨荷可以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 一片亭亭青叶支撑多少世纪的傲骨! 倘有荷在池, 倘有荷在心, 则长长的雨季何患? ”……这些唯美的句子很多读者耳熟能详, 在此相遇, 会更觉亲切。这本精选集几乎勾勒出了一个最完美的晓风作品风格: 亦秀亦豪, 腕挟风雷。
本书是我国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的散文精选之一, 曾于2018年10月在我社出版。此次因有馆配需求再版。书中收录有《只因为年轻啊》《一朵》《小蜥蜴如何藏身在草丛里的奇观》《不朽的失眠》等名篇。其中作为书名的主打文章《不朽的失眠》通过讲述唐朝诗人张继落榜之后, 却在最失意之际, 辗转难眠, 写下流传千古的名作《枫桥夜泊》的故事, 鼓励考试暂未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张晓风以那双透视生活的慧眼, 在琐碎平凡的事物中品出了美丽、典雅、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