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循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基础上,由校企专家共同开发,适用于高职高专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教学使用,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猪场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猪病诊治和综合技能实训等三个模块21个项目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岗位技能需求。每个项目设计包括案例分析、相关知识点、职业能力训练、考点在线等内容,实施了教材配有视频的编写模式,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和可视化,力求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旨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教材也可供个体养殖户、养猪企业技术人员、基层兽医站技术人
本书介绍了猪病防治的原则,并从病原(病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防治措施等方面,介绍了当前养猪场发生或流行的比较重要的猪病,包括64种共患病、9种仔猪病、3种公猪病、16种母猪病。每个模块后附有扫描二维码下载使用的教学PPT、理论授课微视频和技能操作微视频,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
本教材分为四大模块:宠物外科疾病模块、宠物产科生理模块、宠物产科疾病模块和实践实训模块。其中宠物外科疾病模块包含13个任务,宠物产科疾病模块包含12个任务,实践实训模块包含8个任务。具体分为四个知识结构,即外科疾病理论、产科学及疾病理论、相应章节的病案分析和实训教学部分。实训部分内容则是根据大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课设置情况的共同点而组织编写,编写过程中以服务宠物诊疗临床实际出发,编写内容基本覆盖宠物临床常见病例和处置方法,引导学生逐步走入生产实际中。
本书根据课程设置分为犬、猫的保定方法,犬、猫疾病诊断技术和犬、猫疾病治疗技术3个项目,在项目下分为18个工作内容,又根据工作内容提炼出150个必须掌握的技能,辅以必备的理论知识。本书的特点是重点明确,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既注重传承临床适用的操作技能,又广泛吸收了当代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各个技能力求图文并茂,以图释文,重在应用。
本书分为兽用生物制品生产技术、质量检验技术、使用技术和管理四大模块。兽用生物制品生产技术包括6个项目,即细菌类疫苗制备、病毒类组织疫苗制备、病毒类细胞疫苗制备、诊断用生物制品制备、生物制品制备和微生态制剂制备。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技术模块包括4个项目,即细菌类疫苗质验、病毒类疫苗质量检验、诊断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和治疗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兽用生物制品使用技术模块包括3个项目,即预防用生物制品使用、诊断用生物制品使用和治疗用生物制品使用。兽用生物制品管理模块包括2个项目,即兽药生产质量管理
动物防疫与检疫是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它集畜牧、兽医学科多种知识技能于一体,阐述动物防疫、检疫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教材是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动物医学专业疾病防制方面的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坚持适度、够用、实用及学生认知规律和同质化原则,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实际应用知识和实践操作为主,依据教学内容的同质性和技术技能的相似性,将动物防疫、动物检疫等知识和技能列出行归类和教学设计。其内容体系分为模块、项目和任务三级结构,每一项目又设学学考核评价案例分析知识拓展知识链接
本教材是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职业教育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本教材继承了第一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设计理念,按照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科学设计了动物疫情调查、动物疫病监测、动物疫病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置、共患疫病的检疫、猪疫病的检疫、禽疫病的检疫、牛羊疫病的检疫、兔疫病的检疫、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出境检疫等13个项目,77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第二版教材内容纳入了动物防疫和动物检疫近几年的新标准、新规范和新技术,对第一版教材内容中
本书主要包括疾病概论, 应激反应,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水盐代谢障碍及酸碱平衡紊乱, 细胞与组织损伤, 代偿、适应与修复, 缺氧, 炎症, 败血症, 发热, 休克,黄疸, 肿瘤, 心脏病理, 造血与免疫器官病理, 呼吸器官病理, 消化器官病理, 泌尿与生殖器官病理, 神经器官病理, 动物病理诊断技术等, 同时将与理论知识密切联系的实训纳入教材内容。
本书共15个项目,内容包括:疾病概论、血液循环障碍、水肿、细胞与组织损伤、炎症、败血症、肿瘤、脱水与酸中毒、缺氧、发热、黄疸、器官病理、临床病理等。
本教材包括病理标本观察和动物疾病模型、病理学实验技术两部分,共28个实验,其中第一部分共21个实验、第二部分共7个实验。第一部分多数实验内容配黑白点线图、二维码(大体标本图和切片图),以帮助学生理解病理变化和绘制病理切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