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政策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体系。全书通过具体的政策问题,介绍了政策建模与计算的具体方法及技巧。在方法学内容方面包括CGE方法、控制论方法、非数值计算方法、博弈论方法,以及政策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政策内容涉及经济政策、金融政策、区域政策、能源政策和环境政策等。
本书从管理学、社会学与人口学的视角,对当代中国流动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群体分异问题及其包容性治理进行了系统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本书比较系统的分析乡城流动人口城市化发展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突出了居住、就业与社会融入分异等流动人口城市化问题本质,构建“流动人口群体分异问题”的研究框架。依据研究框架对我国流动人口群体分异这一问题展开纵向时序演进(包含共性特点)与阶段化差异发展(包含变化特点)的实证研究。以包容性治理理论为视角,从地方政府治理的角度对制度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政府、流动人口、市场等的主体系等因素
本书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服务于突发事件应对的综合管理人才培养,定位于应急决策科学特色知识体系构建,围绕规划与调度相集成的应急决策理论与方法,从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发展形势出发,界定应急指挥决策的概念与能力,详细分析了应急情景建模、应急任务规划、应急资源调度等应急处置各环节的关键决策问题和技术,为读者提供了一本应急决策理论与方法的参考书。
在封建晚期的俄国历史上,乌拉尔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该地区早在15~17世纪即被俄国人民开发,18世纪成为俄国冶金中心,诞生了规模庞大的采矿业,俄国相当大一部分的无产阶级开始形成于此。该书探讨了17世纪末至18世纪俄国乌拉尔的主要劳动者、俄国无产阶级的主要来源——附属农民、工匠和工人的社会政治思想,以及影响这些思想形成的条件,并介绍了乌拉尔劳动者参加17世纪末至18世纪政治运动和宗教运动的情况,尤其是俄国分裂派教徒在农民战争和反封建斗争中的角色。俄国早期无产阶级的一些斗争策略、思想特征以及
公共管理学是各层次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是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管理学(第2版)》以培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判能力为出发点,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了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方法,诠释了公共管理的系统构成,对国内外公共管理相关领域的演进轨迹、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流程、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对各种内部和外部资源的管理、公共部门的危机管理、公共部门
本书对多源流理论、间断均衡理论;倡导联盟理论等进行了概述,并论述了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民主式政策设计理论、政策创新与扩散理论、政策网络理论、政策过程中话语理论、叙事式政策框架以及政策过程的前沿理论。该书对政策过程理论的起源、路径和演进、多源流框架、间断—均衡理论、倡导联盟理论等做了研究分析与概括,具体研究分析了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行动者中心制度主义、倡导联盟框架、民主的政策设计理论、叙事式政策框架、政策创新与扩散框架等前沿理论,并做了理论展望。
在西方传统中,社会契约理论是最强大的社会正义理论之一,罗尔斯的正义论在当代首屈一指,但也未能解决如下三个社会正义问题:我们如何把教育、健康关怀、政治权利和自由等这些平等的公民权利延伸到那些身体和心理不健全者?我们如何把正义和有尊严的生活条件延伸到世界上的所有公民?我们如何把非人类动物纳入我们的社会正义观? 玛莎•C. 努斯鲍姆的杰出著作《正义的前沿》,正是从处理这三个长期被现存理论忽视的、亟待解决的社会正义问题入手,寻求一种可以更好地指引我们进行社会合作的社会正义
本书试图回答四个问题:①什么是“消极作为”行为以及它的内容结构;②影响“消极作为”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③“消极作为”行为的作用结果;④“消极作为”行为心理机制的构建。本文首先搭建了“消极作为”行为的理论框架,对“消极作为”行为价值进行了定位,为“消极作为”行为的本土化维度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借助计划行为理论,提出了“消极作为”行为内涵结构的理论模型。其次对36名公共部门人员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初步构建出中国情境下“消极作为”行为的内容维度。再次分别从制度层面、组织层
马克·费舍被英国媒体誉为“当代本雅明”,是英国新一代文化批评家。他的写作极具特色,既有学院派的扎实功底,又富有文艺腔调。本书是马克·费舍的代表作,一本5万字的小册子,犀利剖析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核心问题,尖锐批判以资本金钱为上的西方资本主义。本书一出版就引发热议,《卫报》《爱尔兰时报》等知名媒体纷纷刊发书评,在国外知名书影音网站goodreads上收获万人4.27分的高分(5分制)。今天,我们面临威胁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一系列潜在危机:从迫在眉睫的生态问题,到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崛起后带来的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