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23~2024)》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牵头组织,联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撰写的年度发展报告。本报告已经连续发布21年。本报告集聚国家、地方等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等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我国从宏观到各个地区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追踪研究,对区域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性问题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解析,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本年度报告框
一本书读懂深圳经验和模式。深圳成为世界瞩目的创新高地,究竟是怎么做到的?除了政府鼓励和政策支持外,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探索出来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极大地迸发经济动员力与社会活力,又有哪些共性可以借践、参考、推广?作者宋志平、刘科、沈清华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度分析政府、市场、企业、人等各要素的良好互动,呈现活力文化的形成要素,并面向科技发展与未来,抓取共性因子,多维度地呈现了一个立体的深圳模式,再现经济特区腾飞脉络,打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范本,找到深圳成为世界级创新高地的底层逻辑,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低碳创新观的社会建构,应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重要导向,实施低碳创新驱动战略,构建低碳创新型国家,制定低碳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低碳创新型经济;培育低碳创新社会氛围,构建低碳创新型社会;营造低碳创新文化环境,构建低碳创新型文化;强化生态环境技术创新,构建低碳创新型生态环境。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区域低碳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视角,首先分析了区域低碳创新的内涵阐释,然后以武汉都市圈为例构建了区域低碳创新体系,最后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及实践路径。本
本书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正在崛起,而决定这种变化的关键之一就是科技治理与创新系统的共演能力。本书以此为研究问题,以全球和本国的科技改革案例为基础,发现科技治理中的现存问题,提供促进科技治理变革符合创新系统演化规律的建议。绪论介绍了科技治理变革的背景和共演难题。第二章介绍了科技治理变革与创新系统演化的理论。第三章到第五章从国家创新系统、城市创新系统和微观创新系统角度探讨了不同层次科技治理变革和创新系统的共演过程。第六章到第八章从科技奖励、新兴技
本书采取了国际前沿、国内较为独特的基于准结构模型的情景分析(alternativescenarioanalyses)和政策模拟(policysimulations)方法,在对统计数据和经济信息充分收集和科学鉴别校正的基础上,对中国宏观经济最新形势进行严谨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客观预测,并提供各种政策情景模拟结果供决策参考。本报告力求体现三大特点:一是聚焦中国宏观经济中面临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基于扎实的数据采集和整理的严谨计量经济分析、理论内在逻辑分析及历史视野比较分析,做到分析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各国政府逐渐意识到金融因素对宏观经济波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孤立金融因素来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将难以捕捉当下经济周期运行的客观变化规律,这对于正处于金融市场改制转型的中国而言,尤为关键。2022年诺比尔经济学奖授予金融危机研究领域,以嘉奖伯南克等人从金融加速器视角来解读宏观经济波动的贡献,这也吸引了大量研究者关注金融加速器理论对经济周期的影响。鉴于此,本书基于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框架,并借鉴BGG模型对金融因素的研究范式,通过构建包含金融加速器
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人口数量红利减退、进而劳动力成本攀升,都导致我国依靠要素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难以持续,将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增长模式转换为技术拉动型增长方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毋庸置疑,人力资本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核心要素。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愈加严峻和经济增长驱动力转换的双重挑战时期,系统分析和厘清人口老龄化通过人力资本作用于技术进步的中间传导机制,有助于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探索出人力资本红利替代人口数量红利进而推动技术进步
何谓中等技术陷阱?陷入中等技术陷阱有哪些情形?我国目前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在哪里?如何准确把握当下内外部环境?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有何教训?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技术陷阱?……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部现代化和外部全球化的互相加持,但面对当下外部环境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现状,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完成下一阶段现代化的目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对此,作者基
非洲是世界最古老的大陆,在资源和自然条件方面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大陆,黄金、钻石、铜、铀等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均居世界首位,有着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但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长达几百年的殖民统治,使非洲的经济过于单一,成为世界上最贫困落后的大陆,本书回顾了非洲400年的奴役和殖民历史,向读者展示了当今的非洲和影响非洲大陆的经济问题。作者还选取了亚洲的一些案例进行研究,提出了如何摆脱非洲目前面临的经济发展困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