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生计与乡村发展》一书表明,生计方法是理解乡村发展的重要视角,该方法需要对政治经济学有很好的把握。在书中,伊恩·斯库恩斯回顾了生计方法的历史脉络,分析了生计方法与贫困和福祉研究之间的联系,讨论了生计方法的内容、潜力与局限。 这是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简明而全面,专业而精准,结合了多学科的视角,适合所有读者阅读。
本书一是对绿色农业的理论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并对绿色农业发展机制进行国内外比较。二是从绿色农业的概念入手,对绿色农业的内涵、属性及与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等“类绿色农业”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三是对绿色农业发展阶段进行划分。通过定义绿色农业发展规模这一评价指标,借助1996-2020年绿色食品监测面积数据,引入Logistic模型,对绿色农业发展周期进行测算,测算绿色农业发展的小周期。四是着重对绿色农业机制体系中的科技创新机制、补偿机制、保险机制和信用机制分别进行分析。分析过程
数字乡村:思辨设计与文化表征
本书以嘉兴市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的实践,从嘉兴市产业空间评估、嘉兴市工业园因地制宜的整治策略、平湖市与海盐县,介绍嘉兴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的实践与经验,并基于嘉兴经验提供未来的政策建议。本书从产业空间活化的视角,系统介绍嘉兴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的实践,从而为现有的产业空间研究提供较为丰富的经验证据。同时根据嘉兴市实践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以及经验教训,为未来的产业空间活化与用地整治提供学术研究方向与可能的政策建议。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为什么需要乡村产业振兴,为教材的第一章。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第三部分是乡村产业振兴后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包括第六章和第七章。具体而言,教材先阐述乡村产业振兴相关理论、乡村产业振兴与发展的经济逻辑,以此为理论基础,然后从总体上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发展,再从家庭农场的培育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培育与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与发展,结合案例,阐释如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接着分析
本书聚焦“数字助农”主题,详细讲解了农鼎慧数字助农系统的S2B2C流程,描述了整个智慧农业生态,从田间到净菜加工厂、城市菜市场到重要终端(社区食堂、社区家庭、连锁餐厅和单位食堂等)整个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及其角色分工和作用,逻辑清楚,体系完备。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不仅解决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还为家庭生活消费市场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上海郊区农村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乡村产业的不断转型,农村人口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外来“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农民农”的基本保障、智慧农业所要求的农业技术转型、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短缺等一系列问题,都正在构成农村就业的新图景,也形成了农村就业保障体系的新挑战。本课题通过对上海农村就业情况的全面调查,以及对近年来上海就业保障政策体系的系统分析,旨在深度描绘上海农村的整体就业态势及其未来前景,并在此基础上,为上海农村就业结构的优化、就业保障制度的优化
数字经济是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时代创新活动最为活跃的领域。本书遵循提出问题、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与政策研究的逻辑思路,基于中国数字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际情况,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促进农村数字金融有效普及、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供政策依据。具体地,在深入分析中国农民收入增长的演变历程及结构变化、数字金融的特征事实及演变趋势的基础上,重点构建了数字金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理论框架,并运用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中国家
“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采取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市场导向为基础,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律,以市场导向思维、城乡融合思维、全面振兴思维为主要内容,探讨如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本书以重庆市长寿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为例,通过研究重庆市长寿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创新方向、产业优势、存在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共九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农业高质
本书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西藏农牧耦合绿色发展资源基础科学考察的总结性专著。本书结合科考的背景、意义、目标及内容,简述了藏北羌塘地区社会经济概况;评估了藏北高寒草地产草量时空格局,对比了不同县域产草量现状及变化差异;简述了“一江两河”地区社会经济状况,描绘了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与演变特征;评估了西藏“一江两河”流域粮食生产和消费结构及特征;以拉萨市为典型案例,提出了适合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本书的特点是通过科考获得了可分析的第一手观测资料,为理解西藏农牧业现状提供观测基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