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高质量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能源转型是一场“持久战”,保供和低碳的双重目标提供了更紧的约束,市场与政府的协调需要持续探索,国内经济增长和国际气候压力的冲突不断出现,我国必须要克服自身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困难,构建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能源体系。本书在识别能源与碳排放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分析能源转型面临的权衡取舍,在“2035年远景目标”和“双碳战略”协同下提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可行路径。
本书以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对中国西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和西部经济发展进行综合分析,主要研究以下问题:一是研究西部能源产业发展的供给能力、西部能源产业发展的产出效益问题;二是研究西部能源产业发展与西部能源富集省区经济的长期互动关系,并对能源富集省份进行案例分析,论证在新时代西部地区是否仍然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三是研究西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四是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建筑工程经济》一书引入“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理念,采用项目式编写模式,内容包括工程与经济、资金的时间价值、工程经济分析指标、建设项目工程经济分析、投资方案比选、设备工程经济分析和价值工程,突出能力与应用相结合,使本书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本书文字通俗易懂,论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围绕实际案例讲解,注重知识与能力并进。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及相关专业方向的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施工、造价等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学习。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防伪标签
“数据要素×”强调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协同与放大效应。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能够通过促进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方式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本书旨在构建一套理论体系,分析数据要素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升级、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治理效能,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形成开放、合作的数据共享生态。本书既关注前沿理论,又紧密结合中国实践,比学术著作更为易懂,致力于普及数据要素的新特点和重要性,提升公众对数字经济时代新机遇与挑战的认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和利用数据要素带来的变革潜
本专著针对当前工业互联网安全创新技术,主要介绍了工业控制系统概述、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工业控制系统脆弱性分析、工业控制系统威胁分析、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基于国密的工控安全协议6部分内容。本书可作为计算机安全、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管理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10讲内容,从宏观到微观、从外部环境到内部管理、从价值创造的探索到决策支持的提升,逐步深入、循序渐进,以期为读者搭建一个基本上涵盖能源经济与能源行业相关企业管理的知识框架。本书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首先从宏观的全球能源发展趋势入手,以碳中和与现代能源经济为开篇,结合石油公司的业务,讲授石油产业链和天然气产业链及其经济特征,旨在从宏观趋势逐渐过渡到传统能源领域的核心业务,深入剖析油气产业的具体构成和经济运行规律;之后聚焦能源金融缘起、演变与趋势,这是能源产业与金融的交叉领域,从能源商品价
本专著面向智能制造应用需求,以工业大数据技术与数字化生产线故障定位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主要介绍大数据技术概述,工业大数据技术发展概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彩色滤光片生产线故障定位框架,彩色滤光片生产线过程数据分析技术,彩色滤光片生产线警报数据分析技术,彩色滤光片生产线故障定位信息融合技术,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数字化生产线故障定位技术示范案例。本书可作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与工业大数据、智能制造相关的从业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机械类、自动化类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
本专著以工程伦理的相关理念为主线,在探讨工程伦理问题的基础上,梳理不同工程领域的伦理问题,对工程伦理是什么、工程中存在的伦理问题有哪些等进行初步探讨。本专著共包括九章内容,第一章工程伦理的概述,从其产生与发展、内涵与特点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着重阐述;第二章工程实践中的风险伦理中讲述了工程风险的来源与防范、风险伦理的评估与责任等内容;第三章工程实践中的环境伦理中从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角度深度剖析了工程的环境责任;第四章工程实践中的伦理价值中对工程价值在伦理方面的实践展开讨论;第五章工程师
本书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介绍电力发展指数体系及测算方法;第三部分是电力发展指数实证分析与应用;第四部分是全球电力发展展望;第五部分结语。
本书聚焦该问题,首先构建了评价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其次基于该指标体系测度与分析了中国各省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然后实证研究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接着分析了高质量发展中工业升级影响工业生态效率的机制,并测度了各省区工业升级变动趋势及工业生态效率,最后实证研究了高质量发展中工业升级对工业生态效率影响。本书的研究结论对完善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深化高质量发展中的工业升级及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相关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推动工业绿色升级、提升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