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分为显微镜与植物学实验技术、植物学基础实验和植物标本馆的建设与管理三大部分,并附有国内外主要标本馆和植物园、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基于虚拟实景的植物学分类实习教学系统和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植物学实验教学辅助系统的介绍。显微镜与植物学实验技术部分详细地介绍了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和植物制片技术、绘图技术以及摄影技术。植物学基础实验部分包括植物细胞、植物组织、被子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主要介绍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分科等,与
本书阐释和完善了湖泊浮游植物色素定量反演的基础理论、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书中首先分析了蓝藻中藻蓝素的光谱特征及粒径特征,为蓝藻定量遥感提供了理论基础;然后阐述蓝藻水华的遥感监测原理及典型湖泊的藻华时空分布规律,介绍浅水湖泊藻颗粒的垂向速率及垂向分布规律;在分析其对遥感反射比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藻总量的估算方法,揭示巢湖和太湖藻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最后介绍了富营养化湖泊颗粒有机碳及溶解有机碳的遥感反演方法。
牛肝菌科真菌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其中绝大多数物种与树木形成菌根共生关系,对树木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有些种是有名的食用菌,部分种还有药用价值,而另外一些种则是有毒菌,误食此类毒菌常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本书介绍了该科真菌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阐述了其基本形态特征和系统分类研究历史,记载了我国牛肝菌科23属127种,每种有野外彩色照片、形态描述、特征插图、生境、分布和必要的讨论,并注明了其可食性或毒性。书中提供了我国该类真菌的分属检索表及各属的分种检索表。书末附有参考文献、汉名和学名索引
本书在对黄河三角洲植物区系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书中包括84科300多种植物,对每个物种进行了形态、分布和范围的简要描述,每个物种附有一幅彩色图片。为了方便读者能简捷直观地鉴定、识别常见植物种类,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采用通俗易懂术语,利用植物茎、叶、花、果能够用肉眼观察到的形态特征对植物进行描述。
本书依据“东北草地植物资源专项调查”项目的**成果,介绍了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千米的我国东北草地(包括呼伦贝尔草地、松嫩草地、科尔沁草地和锡林郭勒草地)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类、区系组成及科属分布状况;重点阐述了我国东北草地生长的饲用、食用、药用、生态治理用、有毒有害、外来入侵等植物资源的现状、科属分布及其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原因和机制,探讨了有毒有害和入侵植物的防治对策,可为东北草地的植物资源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本书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东北草地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策略
本教材是一本指导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的教学用书,是根据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规格,针对地方高校实际,编写团队在长期指导野外教学实习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撰写而成。全书共分五章,在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的目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实习地点的选择、组织及管理、安全管理及措施等方面对植物学野外实习工作的准备进行系统介绍后,详细介绍了种子植物的观察与识别,植物摄影技术,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应用,植物标本的采集、记录、制作和保存,植物分类鉴定资料及网络资源应用等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基本技能;对
本书以花卉、园林植物等兼有美化、绿化、净化、香化功能的植物为主,涉及传统文化,蕴含着科学理论、高尚情操、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等思政元素。
本书内容包括:植分生理、植物的矿质营养和氮同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同化物运输、植物次生代谢、植物激素生理与信号转导、植物生长殖、成熟、衰老和逆境生理。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植物生理学的理论与试验基础、植物生理学发展与生物科学发展史等。
本书重点记载了繁峙县植物物种资源,保护植物的分布,适生植物的种群,生态系统现状。全书分为三部分: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
植物生理学实验是生物学实验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植物生理学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本教材是《植物生理学》(萧浪涛、王三根主编)的配套实验教材,在章节编排上参照了理论教材的结构,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又有利于实验教学内容的灵活选择。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导论、基础性实验、提高性实验、附录。导论部分介绍实验室安全,基础性实验和提高性实验部分均为可行性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附录部分介绍常用缓冲液的配制、常用培养基的配方、常见植物生长物质及其主要性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