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下午》出版于1976年,收录了克里斯蒂娜·佩里·罗西的八部短篇小说。本书描绘了处在边缘的各色人物:早熟的孩子、脱离常轨的青少年、流亡的父女、孤独的宇宙居民、不满于自身身份的女王与诗人……他们格格不入地存在、生长、漂泊,以疏离而又不无好奇的目光打量周围陌生的一切功利的成年人、排外的异国、无法企及的爱慕对象、处处隐藏暴力与压迫的动荡环境。他们有时在幻想中造梦、造物、造新的语言,但更多的时候,他们在与外界的冲突中幻灭。佩里&midd
娜塔搬到了远离城市的小村庄拉埃斯卡帕,想要开始一段崭新的生活。在这里她一边进行翻译工作,一边试图融入新的环境。她结识了一些新朋友,然而也面对着新的问题:房东冷漠难相处、房屋破旧漏水、还有那个独来独往的德国人安德烈亚斯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以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进入了她的生活之中……
爱情的暴风雨席卷而来。然而,这是一段不对等的爱情:她仿佛变得越来越渺小,而他则越来越强大;她变得更加依赖,而他则更加自由……这份爱被娜塔寄予了太多
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类学家之一,以对社会戏剧、阈限和仪式等概念的分析和运用而闻名。本书源于凯瑟琳·M.阿什利为了纪念维克多·特纳而组织的研讨会。书中的案例展示了学者们以维克多·特纳的核心理论为基点,对人类学和文学进行的交叉探索与思考,他们的开创性成果对跨学科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本书以故事+科普的方式呈现,书中展现了主人公和她的小狗乔从相遇到相伴的故事,展现了人类最好的朋友的魅力,故事充满了温暖、愉悦、亲切的感觉,也能带给孩子无限遐想。除故事外,本书还介绍了狗狗的品种、习性、特点、生活习惯,如何选择狗狗,如何给狗狗布置家庭环境,如何与狗狗做游戏、如何训练狗狗等众多知识,让孩子能够全面、细致地了解狗狗及相关的养育、照顾知识。孩子通过阅读此书,不仅可以读到一个暖心的故事,学到狗狗的相关知识,还能学会如何照顾一只狗狗。
这本书是法国文学大师施沃布的一本著名的作品集,被誉为最早的传记小说之一,写于1893年至1896年,初版于1896年。本书涉及22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包括科学家、艺术家、诗人、公主、罪犯等,时间跨度从古希腊诸神时代一直到19世纪在爱丁堡发生的连环杀人案。施沃布萃取这些反常人物生命中某些特别的时刻,混合史料、传说和幻想元素,使他们从几乎被湮灭的历史标本转化为在其绝对特异中寻求自我的人。施沃布编织出的不可思议的微妙细节,给人留下极为奇异的印象。为了写出这些故事,施沃布从编年史、回忆录、书信等资料
《九三年》是雨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特纳克侯爵和他的侄孙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生动地描写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生死搏斗的历史场面。在小说最后,死里逃生的朗特纳克因良心发现,返回大火焚烧中的城堡救出三个孩子;郭文为叔祖的人道精神所感动,情愿用自己的头颅换取朗德纳克的生命;西穆尔登在郭文人头落地的同时开枪自尽。《九三年》可以说是雨果的写作艺术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最完美的表达。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集》共收录莫泊桑的中篇、短篇小说共31篇。除了已成为世界名篇的诸多篇目,如《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本书亦收录了近些年在莫泊桑中译作品中较为少见,却极为重要、极具特点的篇目,如《奥尔拉》《伊韦特》等。莫泊桑讲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这些人物构成了法国社会的主体,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便构成世俗社会的万象。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是自自然然地讲故事的典范,也是以世俗故事登上经典殿堂的典范。
优雅永不过时,正义不会缺席。他,是与神探福尔摩斯齐名的“反侦探”代言人;他,是法兰西民族性格和浪漫气质的代表;他,他,是怪盗基德的原型、鲁邦三世的爷爷。优雅神秘的侠盗亚森·罗平强势回归!全彩插画版将侠盗罗平劫富济贫、惩恶扬善的冒险故事,配以灵动唯美的手绘插图,杰出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周克希先生不辞辛苦,补译未在国内出版过的故事,将亚森·罗平这个别开生面、光彩四射的艺术形象带回中国读者的视野。
佩索阿在文学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谜。这位诗人、散文家和哲学家以其独特的“异名”写作而闻名,50到80个异名,代表了身份各异的小说家、评论家、哲学家、占星家、翻译家,甚至还有女性角色。这些人格以“一种处于官能性层面的、趋于去人格化与伪装的持续性意向”,艰难地共存于患有歇斯底里-神经衰弱症的作家身上。出于某种形式的绝望,帕雅克创作时与之呼应,将自己的记忆与佩索阿的生活混合在一起。帕雅克一边讲述作家的异色人生,他的出生与成长,他的诸多“异名者”和作品,他隐身式的文职生活和一段柏拉图式的不幸恋情,一边穿插自
两位伟大女诗人的人生:一位是19世纪的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一位是20世纪上半叶的俄罗斯诗人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她们看起来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前者一生隐居在康涅狄格山谷阿默斯特小镇的家中,后者生于莫斯科,1922年开始流亡欧洲,1939年回到苏联,两年后自杀身亡。通过两位女诗人英雄般的一生,本书唤起了两场在冷漠、敌意甚至审查制度中幸存下来的文学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