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生态话语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以生态哲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系统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语料库分析法,系统地研究环境新闻语篇的评价资源。全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第二章阐述当前生态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模式和核心概念,回顾国内外关于生态话语分析、评价系统,以及生态哲学观的研究进展。第三章致力于讨论本研究的哲学基础和语言学理论基础。第四章提出将以人为本的生态观作为生态话语分析的伦理标准,并结合生态主体、主体间关系,以及语域和语类等因素,建构用于分析生态话语评价资源的框架。第五
本书从融媒体与新闻传播的概念入手,以融媒体时代下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新闻传播理论等为着力点,首先探讨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优势与特点,在明确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差异的基础上,针对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优化路径,并对融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传播、短视频新闻传播以及自媒体新闻传播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个性化推荐算法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新闻传播中发挥着信息过滤和分发的主导作用,可根据用户的个人数据选择性地向不同用户群体推送差异化的信息,由此可能造成信息茧房、过滤气泡等后果。本书对移动互联网中个性化新闻推荐应用的用户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个性化推荐算法的运作是否在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用户群体中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了何种影响(包括:信息娱乐化倾向加剧、信息多样化与信息偶遇程度降低等等),归纳个性化推荐算法在不同用户群体中产生的传播偏向,从而对“个性化算法是否导致信息茧房”等学界争鸣的研究问题作出回答,
舆论是公众社会心理的直观呈现。互联网空间中公众的心理机制动态而复杂,网络议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面对网络舆论的负面社会效应,新型主流媒体应当承担起舆论引导的责任。在多元化的媒介传播环境中,新型主流媒体需要创新舆论引导理念。涉法事件容易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然而,法律的专业化与公众朴素的正义感之间存在张力。因此,在法治事件的舆论引导实践中,应当通过专业法律知识的供给来提升公众的法律素养,缓和二者的张力关系,进而实现舆论引导。 在涉法事件中,公众可能希冀借助舆论审判来影响司法判决,然而,公众对
《新媒体写作:从提笔就怕到成就IP》系统地阐述了有关写作的理念、思维和方法论,内容包括写作认知、选题定位、框架思维、精品内容、爆文的底层逻辑、精准转化、引爆IP、终身写作。书中运用了大量案例来解读写作的每一环节和巧妙技法,因此既是一本写作入门手册,也是一本写作实战书,可助力读者更新写作思维,从提笔就怕到成就IP,养成终身写作习惯,通过写作实现人生的更多可能。本书适合想要系统地提升写作能力,通过写作培养核心竞争力,打造个人品牌的职场人士(特别是教育培训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创业者
本书共分十二章,第一章为财经新闻概述,第二章为财经新闻的报道特色,第三章为财经新闻的发展与现状,第四章为财经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第五章为财经新闻的写作特点,第六章为财经新闻的写作语言,第七章为财经新闻的写作题材,第八章为财经新闻写作的角度与界限,第九章为财经新闻写作的采访与特写,第十章为财经新闻的传播媒介,第十一章为财经调查性报道写作,第十二章为大数据下的财经新闻写作。
本书收录梁启超自1895年至1927年间所发表的有关新闻工作的重要文章,共约50余篇。《文集》内容分三个时期:戊戌变法时期、流亡海外时期以及民国时期。正文部分的每篇文章均有简短的校释,采用脚注的形式。正文之前有导读一篇,约5千余字。正文之后附录一篇梁启超办报活动简介(或年表)。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是其思想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他是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奠基人,系统地阐述了一套资产阶级报刊思想,包括报刊功能观、报刊舆论观等。本书收录了反映他新闻思想的文章近50篇,可作为重要的史料。
以新闻和新闻业为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已经成为传播学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学科。与此同时,对于新闻学研究的回顾、反思、推进和展望也成为各国研究者近年来关注的热点。究竟何为新闻学研究?新闻学研究的价值是什么?新闻学研究何以形成当前的面貌?新闻学研究应该走向何处?回答上述问题的一种途径是 “重访”经典。 本书以导读的形式“重访”了西方新闻学领域的20余部经典著作,呈现了西方新闻学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每篇导读兼具“解读”与“评析”,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并做到触类旁通,探索新的理论资源和分析视角,带
本书以新闻观念为题眼,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本土新闻实践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系统的、历史的、辩证的理论视角,建构一套兼具理论感和现实感、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新闻观念理论体系,以解答当代中国新闻观念的理论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本源之问、价值之问和实践之问。
全书以舆论危机应对为主题,以信息化、智能化为背景,始终贯穿着新兴技术和智能工具的应用。作者从最基础的舆情、舆论危机等相关概念、传播特征讲起,在结合案例论述舆论的基本传播规律、舆论危机产生的原因、影响舆论走向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应对之前(及时发现与风险研判)、舆论危机的应对处置、应对效度评估(不可忽视的余音)、舆论危机应对的十个基本原则等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与应对实务,最后介绍了建立常态化的舆论危机应对机制的实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