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喻园新闻传播学者论丛中的一本,收录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二级教授赵振宇40余年来在新闻传播与管理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本书融合了新闻学、传播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视角,聚焦新闻策划、舆论引导、人员激励和决策程序四个议题,尝试探析协调四者运行关系的科学方法与实践路径。“新闻策划论”围绕什么是新闻报道策划,分析了新闻报道策划的前提和原则;“舆论引导论”研究了突发事件的传播规律、应对策略,对如何建立突发事件的常态化管理机制等提出对策建议;“激励方法论”探究激励的作
本书讲述了树立职业梦想,成为优秀记者、研读记者手册,引导职业成长、独家新闻线索,只给慧眼之人等内容。
新媒体写作获取收益从2015年开始,到2022年年底已经发生了数次变化,最近一次大幅度变化是头条收益系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本书的价值,即IP写作获取收益。之前纯靠流量写作——有阅读量就有收益的写作模式必将被市场淘汰,而依托新媒体写作模式获得高额收益的图文内容创作者近期也出现流量收益大幅萎缩的情况。本书对新形势下新媒体写作的特点、新媒体与商业的关系、如何写出叫好又叫座的爆款内容、如何引流,以及如何带货、并获得商业收益等技巧均做了十分详细的阐释,是一本具有可阅读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的
本书探讨了建构全球媒介伦理的理论基础、全球各国媒介伦理规范、基于儒家伦理的媒介伦理建构等诸多问题,理论层面分析一种最底标准的伦理规范存在的可能性,继而围绕全球134篇媒介伦理规范共通准则、中外媒介伦理规范的对比、儒家伦理与媒介伦理等层面进行分析,以一种“尝试的、努力的”姿态来探讨媒介伦理规范,提出12个方面的伦理准则,涉及媒体权利与责任、真实、消息来源等,形成了一份“全球媒介伦理规范”文本,从而回答了“全球媒介伦理规范的建构基于什么样的理论、建构出的规范是什么”的问题。
本书以产业价值链理论、虚拟价值链理论、价值共创理论、价值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关照,首先对我国主流媒体的平台化转型与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进行全景式扫描和分析,进而探讨在平台竞争时代,主流媒体如何通过价值链重构来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融媒体平台。其次,根据平台价值生产与创造逻辑,探讨融媒体平台如何重构用户关系,建构以“信息交互、平台共享、价值共创”为核心的能力体系。最后,在价值生态系统理论视野下,探讨融媒体平台价值生态系统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与治理机制的建构,以及基于生态位战略,各种结构的融媒体平台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自2006年出版以来,已形成品牌,受到新闻传播专业师生和研究者的关注。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重新理解媒介》梳理的内容横跨两年,从学术层面、热点话题研究层面对近年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做了概述。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综述与报告,包括2021和2022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和全球新闻创新报告,主要针对这两年新闻传播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第二部分为新闻研究的新场景与新面向,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新闻传播领域的新动向进行剖析。第三部分为
《新闻道德论》发掘了新闻道德的内涵与意义,深究了新闻道德的理由与根据,考察了新闻道德观念的构成与作用,讨论了建构新闻道德规范的原则与程序,分析了新闻美德的构成与塑造,探索了新闻道德评价的标准与方式。 本专著初版于2010年,曾获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此次新修,订正了书中的讹误,并根据时代发展,对内容进行了调整,同时重新按新规范调整注释、参考文献格式。 本专著整合新闻道德本质论、根据论、观念论、规范论、德性论、评价论的不同学术视野,对新闻道德现象
本书围绕新闻编辑工作者的基本职能及业务素养,详细阐述了新闻编辑与策划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技巧,内容主要包括编辑方针与媒介定位、新闻稿件的编辑程序、新闻标题及制作优化、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在新闻编辑与策划的实践部分,详细介绍了包括重要新闻版面编辑、新闻专刊与副刊编辑、特色类新闻版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移动媒体新闻编辑等在内的新闻编辑与策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既展示出各类媒介新闻编辑的共性又展示出各类媒介新闻编辑的个性。
本书根据“融媒体内容制作”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以及新闻媒体相关岗位、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编写,基于专业的融媒体内容制作与管理平台—木疙瘩,详细且系统地介绍了融媒体新闻交互设计与制作的方法。 本书共 6 章,内容包括信息传播与融媒体新闻、融媒体内容制作平台初识、融媒体新闻交互设计与制作基础、交互页面设计与制作、交互动画设计与制作、融媒体新闻交互的 5 种典型制作方法。此外,附录还介绍了木疙瘩的一些实用工具及控件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