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有两个部分:上辑人物篇和下辑建筑篇。人物篇按照朝代顺序收录了苏小小、白居易、苏东坡、于谦、张岱、马一浮、潘天寿等与孤山乃至西湖有关的历史人物,建筑篇则收录了文澜阁、诂经精舍、秋水山庄、西泠印社等孤山上和孤山周边的知名建筑,细致地介绍了孤山周边的名人和建筑。
本书内容讲述: 苏北里下河流域, 是一个湖荡纵横所在, 大纵湖、得胜湖、乌巾荡、旗杆荡……所谓“五湖八荡”, 安顿着一代又一代里下河人的乡愁。作者将一阵阵湖畔微风、一声声湖边鸟鸣、一样样美味小食、一件件童年故事诉诸笔端。汩汩流水的波动, 美景深处的里下河风光, 味蕾深处的炊烟气息, 乡亲们的质朴与良善……尽在文字间呈现。
本书是周志文先生早年散文在大陆的首次集结, 涵盖了《三个贝多芬》《冷热》《布拉格黄金》《风从树林走过》四本小书, 时间跨度从1995至2007年。丛书名暂定为此, 取自李斯特钢琴曲集Années de pèlerinage。三册曲集李斯特共创作二十余年, 是他作为浪漫主义钢琴曲家和演奏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巡礼者, 怀有某种庄严目的的旅行, 亦是寻找自身疼痛源头的人所不得不为之的冒险。
本书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晋西北黄土高原一户农家的奋斗历程,既是一位农家子弟对苦难岁月的真实记录,也是成长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代人的青春写照。作者以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审视自己、家人乃至一代人的命运,折射出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亲人、对故土的怀恋,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生命故事和人物的命运遭际,真实再现了黄土地上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的血脉传承,也反映了中国过去五十多年的社会变革与发展。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父亲的村庄》《母亲的眼睛(外一篇)》《母亲的耳环》《记得红嫁衣》《何以为根?》《此恨绵绵》《小脚姑奶奶》《苍凉的回望》《童年三题》《表嫂,你走好!》《时先生》《孟鸣老师》等。
本书包括旧码头、幽深之花、黄昏的哨声、桐花落、新萤、长夏至、漠漠水田、木槿和异乡的说唱人、红花草、夜行火车、戴名世墓地、夹竹桃与合欢、隐花与不隐的果等散文作品。
本书系一部散文集。书稿中收录的文章以深情的笔墨描摹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故乡的风土人情和给自己带来巨犬影响的老师同学,有对童年生活的追忆,有对与亲友交往的怀念,有对求学生涯的回顾,有对工作实践的感怀,以一篇篇文章串联起数十年的光阴,展示了作者在家庭影响^下积极奋进的精神和服务社会的高尚情操,展现了改革开放对一代人成长的积极影响。书稿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提携、相互帮助的温暖情感以及昂扬奋斗的进取精神,由此也折射出整个国家的勃勃生机。
本书主要收录了刘瑜2005-2009年的散文集, 随着生活各个阶段的变化, 作者与读者对于其中内容的感知也有了不同的维度。这本书里充满了杂七杂八的事物和细微的感受, 随着情绪的起伏而流动, 展现着对待生活的热忱, 包含着相信生活值得热爱的善意。
本书内容讲述: 唐宋八大家, 即唐宋八大散文家, 包括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他们用散体的句子, 自由地抒写, 给骈体文主导下沉闷板滞的文坛, 注入了新鲜的空气, 张扬出强烈的个性, 在各自的时代, 文坛为之面貌一新。明代选定八家文章, 加以标举, 后代治古文者尊奉, 学习效仿者较多, 影响甚大。本书精选唐宋八大家精粹文章121篇, 加以简要的注释, 加以精到的点评, 为当代读者提供可信可读、精致可赏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