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遵循着“为何改—改什么—怎么改”的基本逻辑,聚焦二元经济转型视域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首先,阐释供给侧与需求侧在二元经济转型中的相互作用及动态演进机制,概括二元经济转型视域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含义,梳理二元经济转型不同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线选择。其次,在理论构建基础上,从二元经济转型阶段性出发,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跨越二元经济转型关键阶段的有效途径,是二元经济转型呈现特殊性与滞后性的特征使然,也是应对二元经济转型外部条件变化的有力举措
本书从实体经济、金融系统与地方政府等部门视角阐述了我国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规律、推进的微观路径以及政策动态演化特征,意在从空间、时间和产业等层面揭示如何精准实现结构性去杠杆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宏观政策应该如何进行搭配组合。全书在梳理中国结构性去杠杆政策演进规律及其借鉴国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等研究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结构性去杠杆的微观内生机理与有效路径,并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政策评价与组合优化。
本书聚焦中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研究。在对中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产生背景进行溯源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其发展脉络和进展成效,并对地方平台的实践探索和有益经验进行概述。深入探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特征,并立足国际视野,对美国、瑞典等国外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借鉴。开展对中国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在国有资本平台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特色案例分析,详细阐述其中的脉络、逻辑、开展方式,以及效果。 本书提出了中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高质量发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开启了我国全面迈向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本书从理论基础、核心问题和战略实施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内涵、重点问题和实现路径。作者多年来从事宏观经济和政治经济学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
本书通过讲授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发展案例,向本科生“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读懂中国”,坚定“四个自信”,涵养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本书内容包含11个案例,案例1: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案例2:激发企业活力、盘活国有资产的马应龙药业、健民药业等国有企业改革案例;案例3:调动基层组织积极参与市场的苏南模式、案例4:以自雇起家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案例研究;案例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浙江安吉县白茶和翠竹为例;案例6: 关怀社会底层群众发展的精准扶贫模式;案
欠发达地区脱贫后,产业发展面临生态约束的特殊性及绿色增长的现实性,本书从绿色转型的角度对欠发达地区生态约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U形曲线关系进行了验证,并将产业结构纳入生态约束传导机制进行研究,探究欠发达地区U形曲线拐点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资源承载力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本书不仅为生态约束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补充,而且为欠发达地区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指导。
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数字经济、普惠金融,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包容性增长等重要议题更多地与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关注弱势人群福利,区域协调发展等密切相关。想要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仅仅依靠估计简单的、单一维度的政策平均效应是不够的。研究者需要了解政策对不同类型子人群产生的不同效果。此类度量政策效应的参数称为异质性政策参数。 本书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本以政策效应异质性(heterogeneous policy effect)为讨论对象,系统介绍现代微观计量经济学在刻
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本质相适应,实体经济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立坚实物质技术基础的重任。因此,关注到全球垄断-金融资本主义风险传导、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赋予”我国实体经济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进程中探究振兴中国实体经济的系统性方案。本书整合了从经典到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代表性流派的资本积累理论,突出了在一个较稳定的增长结构中,经济循环、技术创新、制度体系间需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当前,中国实体经济要获得利润率合理提升与高质量增长,需要
本书分为五章。第一章分析了东北亚国家经贸合作新动向。总的来说,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障碍。未来,东北亚国家应该继续加强合作,打造更加紧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第二章从全球多边机制建设和区域合作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近年来,东北亚国家在参与多边及诸边经贸合作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例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重启,东北亚经济合作互助组织(ASEP)的成立等。总的来说,东北亚国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历史视角和全球视野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考察,试图阐释为何中国能以一种包容性的发展视角来构想一带一路,进而评估该倡议的世界意义及其影响。作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并非是一项普通政策,它是中国在21世纪提出的最重要的倡议之一,是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倡议。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新时代的一带一路,中国秉持的和而不同、互利互赢的对外交往传统从未改变。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的实践经验开始在全球范围造成广泛影响,一带一路的提出正是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缩影。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中国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