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启发孩子思考爱是什么的绘本。爱是什么呢?可能就算你读过这本书后,也不能确定已经找到了答案。爱,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打开心扉,就会在身旁找到。人生路漫漫,我们一边前行,一边思考和寻找关于爱的答案。读过这本书后,感觉那个好像是答案的东西大概就隐藏在爱的行为里面吧。
这是一本有关心灵创伤的哲思绘本。心灵的创伤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如果心灵产生了创伤,将是件可怕的事情。书中创造了一个会说话、能看到心灵创伤的创可贴的形象,希望有人心灵受伤的时候,能够遇到他的心灵创可贴。也希望读过这本书的人会成为敷在朋友们心灵伤口上的创可贴。
爷爷去世了,但看到他的时候,我感觉他像是睡着了一样。爷爷的葬礼上,所有亲戚们集聚一堂,大多数人并没有哭泣,而是在回忆爷爷生前的点点滴滴。爷爷的遗体被烧成了骨灰,我感觉到爷爷不在这里了。但爷爷去了哪里呢?当我看到照相机拍下的爷爷的面孔,听到录像机里爷爷的声音,我感觉爷爷还在。我想是因为爷爷的能量还留在这个世界上吧。如果即使肉体死去,但我们的能量依然继续存在的话,死亡似乎也就不那么恐怖了。
打开久违了的书房窗户, 我在窗边的书桌前坐下来, 窗外是个不大的院子, 一缕缕阳光从杂木丛繁茂的枝叶间透进来,又落到地上, 真是美啊!我出神地望着它,注视着它, 怎么都不觉得厌倦。 它们就像微小的生命碎片, 一片片晃动着,摇曳着, 互相照耀着,窃窃私语着。 渺小生命的荟萃、渺小生命的模样、渺小生命的绒毯, 这世上或许有许许多多的形容, 但眼前摇曳在地下的才是最棒的。 渺小生命的乐章, 这一脱口而出的词汇就是最好的诠释了吧。 想到它的瞬间,我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自己, 原来我也想活着。<
一年级的新老师,既担心孩子们不喜欢自己,又害怕自己不了解孩子们。其实孩子们也对新老师充满了陌生和好奇。如何相互适应,对于老师和孩子们而言都是人生路上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一次结伴郊游,一场突如其来的雨,一把弄丢的雨伞,让老师和孩子们都敞开了心扉……
这是一部虚实交织的书信体作品,一部情书集。作者以第一人称,在2018年初到2020年末的三年时间,写就86封情书,收信人均为她虚实结合创造的原型人物 。这86封信中,隐藏着一段深情往事,沉浸式的阅读令读者重新分辨出我们暌违已久的挚爱真情。但这些并非是一位女性向恋人倾诉情感与思恋的普通情书,而是一位遗世独立的当代女性,向已经离她而去的“天真的、义无反顾的青春”的精神恋人,娓娓道来自己的情感与精神成长史。其中有浓烈纯粹的爱,有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的北京风情,有对爱、对人性、对终极意义的探索,有对文学与
本书是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先生民艺三部曲《民与美》《茶与美》《物与美》中的第一部,是体现作者民艺学思想的核心著作。他在书中谈到:提到美,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天才。然而在美的历史上,无名工匠们却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柳宗悦先生以民艺学为理论基点,在肯定天才的同时,提示人们将追寻美的目光从天才身上转向看似无奇又意味深远的平凡生活中。他站在美学的高度上阐释了民与美的深厚渊源,从民艺的含义、民艺品的特点、民艺与农民艺术的区别等方面对民艺问题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分析,道出了民艺之精神和民艺中的美。柳宗悦先生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