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民事司法中的枫桥经验的主题,从具体的民事诉讼司法实务和理论研究的角度,对枫桥经验、人民调解及其他调解方式、多元纠纷解决方式、诉源治理等进行梳理分析,对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枫桥经验的体现和运用进行系统的研究。本书以专题的形式呈现,不仅有对枫桥经验进行理论研究的内容,更有实践中具体运用枫桥经验解决现实问题的个案情形或制度规则。枫桥经验是源自20世纪60年代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基层治经验,其核心内容是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 实现捕人少、治安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
本研究涉及法学与公共管理等学科理论方法。通过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探讨依法行政考评社会评议公众满意度评价与专家评议的法理依据、体系结构和现实条件。主要聚焦于:一是构建依法行政考评社会评议体系。社会评议是依法行政考评的核心问题,确保考评的功能发挥绕不开公众满意度与专家评议及其关系,基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融合,本研究在明晰公众满意度评价与专家评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构建了两者互补互证的评价体系。二是创新依法行政考评社会评议理念导向。依法行政考评及其社会评议是手段而非目的,目的在于推进法治政府
这是一部由中国与澳大利亚青年华人学者共同创作的关于中国治理的全景式研究。本书探讨了中国之治的理念创新与实践路径。通过多领域、多维度的综合视角,本书分析了新时代中国在众多治理领域所面临的复杂问题与挑战,并探讨了中国在面对这些挑战时的创造性回应。在研究过程中,本书结合了政治研究的微观、中观与宏观视角,部分依托田野调查实践,深入挖掘中国治理的主体性经验,并通过对气候治理、规范性治理、非遗治理、基层治理、城市安全、网络安全、公共卫生、水安全与国际舆情等领域的全景性和多尺度的实证观察,揭示了中国治理
本书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域,探索性地建立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治理资源创造性转化的理论体系。其中,着重运用民族国家理论与国族理论,同时融入政治学与人类学交叉学科方法,在扎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治理资源创造性转化的何以与何为问题,特别是何以转如何转转的效能等展开了系统的研究。
《关于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研究”的部分成果,这部文集对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深度研究与阐发,产生了多视角、多领域成果,具有鲜明的独创性与前瞻性。其中,《习近平社会治理重要论述的主要依据、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治理的新进展》、《坚定不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新中国成立70年社会治理现代化历程、进展与启示》等成果都得到了多位领导的批示。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到今天,科学、合理、公开地筹集和使用捐赠财产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他人的钱财不可以不受监督地使用,尤其是他人捐助的钱财更是要在严格的监督下才能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信服地让被委托人使用慈善资金,慈善组织才能源源不断地从捐助者那里获得继续利用资金的机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如何提高对慈善组织治理水平就成为当务之急。本书针对我国慈善捐赠财产使用与监管机制进行了研究。阐明了科学化的监管机制第一要务是公开化;科学化的监管机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最终成果,全方位研究了我国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第一篇是理论分析,从定性的角度对公平正义的内涵外延进行了深度解读。第二篇重点研究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公平性问题,分析了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公平性问题。第三篇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正义性研究,重点分析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公平性问题。第四篇主要从国际对比的角度分析了国际上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社会公平正义情况。第五篇提出了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维护社会公
本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3BZZ039)成果。第一章以数据共享为核心议题,尝试回答政务数据如何共享、共享的数据质量究竟如何等问题;第二章尝试以“智能合约”建立政府部门间的自动化联系方式,以解决传统科层制组织的条块分割弊病;第三章的内容聚焦监管的数字化问题;第四章将会分析数字政府变革中的个体,基层公务员在面对数字时代需要怎么样的数字素养,尤其是数字空间治理能力以及创新管理的核心能力;第五章的内容是数字化转型中的政商关系,以及相应条件下产业政策的研究。
本书基于国际移民身份认同研究的两大范式——“有界性”模型和“无界性”模型,以身份认同的“有界-无界”为线索,通过田野调查和资料分析,提出受访美国华人的身份认同是“有界的”国家认同和族裔认同,以及“无界的”文化认同的结合,故称之为“跨界认同”。具体来说,美国华人的跨界认同是原生性和建构性的华人族裔认同、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美国国家认同、开放性和混杂性的双重文化认同的有机结合体,它具有混杂性、情景性、实用性和工具性的基本特征,并指出,全球化时代社会边界的拓展、文化边界的模糊、经济边界的开放等是
本教材获国家级“双高计划”建设项目和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重点支持。教材根据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根本任务,对接国家职业标准、行业岗位标准、专业教学标准,按照典型工作过程,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设计体例,安排教学内容。全书共分8个项目,内容包括海关与报关管理、对外贸易管制、商品归类、海关监管制度、进出口税费核算、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报、与通关有关的海关规章制度。本教材以进出境通关国家**政策法规为依据,整合**的企业真实案例和现行作业流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