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市场分割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为研究主题,力图揭示市场分割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探究市场分割对城市群整体、发达城市与落后城市、不同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相关研究,也在实践上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消除国内市场分割,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以实现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本书从经济效率和区域差异两个方面探析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经济效应,论证了城市群空间结构对经济效率提升和区域差异缩小的影响。本书分析发现,城市群多中心发展模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率提升效应和区域差异缩小效应,可缓解空间效率和空间公平不可兼得的对立关系。因此,积极推进城市群从单中心向多中心的演化,是同时解决经济效率和区域差异问题、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但是,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效率提升效应和区域差异缩小效应具有一定的门槛条件和具体的作用路径,并非自然发生。现实中,不存在一种绝
本书稿以新型城镇化的展开及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复杂影响为中心,较系统地揭示了国家城镇化从政策到战略演进的历程与逻辑,合理解释城镇化的“中国道路”的发展规律,从“人本化”和“再平衡”角度给出了新的解读。从新型城镇化战略中探寻“国家足迹”,回应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国家治理如何优化和迈向现代化,揭示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道路”的规律与特性。侧重于探究中国战略实践活动中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逻辑,旨在揭示中国国家治理的运行机理和制度机制优化之道。
为了揭示公共服务“租售不同权”对异质性居民空间分层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空间一般均衡模型,不仅测度出我国公共服务“租售不同权”的大小,还发现:第一,公共服务“租售不同权”导致大城市在吸引高技能工人上有优势,而对低技能工人的吸引不足,破坏了技能间的互补性。第二,公共服务“租售不同权”导致大城市中女性、尤其是高技能女性的数量多于男性,小城市中男性、尤其是低技能男性的数量多于女性,造成婚姻市场上数量和技能空间上的不匹配。第三,公共服务“租售不同权”会产生低收入居民和高收入居民住在郊区、中等收入居
住房是民生之本,是关系人民福祉的大事。本书基于我国国情和广西区情探讨租购并举制度内涵、机理和目标,深入分析广西住房市场消费特征和租购失衡背后根源,并探讨增加供给、匹配需求、完善保障、租赁赋权、市场监管、行业转型等措施对发展住房长期租赁的作用,总体设计租购并举的供给制度、土地制度、财税制度、金融制度、保障制度和法规制度等,有助于广西住房和住房租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住房市场租购协同,使广西城镇居民家庭实现住有所居。全书共分8章,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旨在为贯彻十九大精神“加快建立多主体供
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依然在快速推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城市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城市品质建设领域的一项系统研究,本书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多维度城市品质观,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更全面和可持续的指导原则,采用了跨学科的定性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让城市研究理性又生动。此外,本书还通过丰富的案例经验梳理与分析为城市品质提升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和可能路径,对城市规划者、研究者和决策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也为我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有助于城市走向更美好
为深入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从畅通经济循环、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大势出发,作出十四五时期新城发力的重大战略部署。奉贤是上海新城建设全面开启的发令地,正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争取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国人民城市建设的标杆区域,为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谱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本书以奉贤新城建设为个案,对奉贤新城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突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
城镇化发展和碳排放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将城镇化发展和碳排放问题纳入同一框架下,深入挖掘城镇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方式,是对城市经济发展内生机制的深入剖析,有利于城市发展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以“双碳”目标下的城镇化发展路径为研究目标,在总结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及“双碳”目标提出背景的基础上,解析出“双碳”目标下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内涵及主要意义。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路径政策,研究我国城镇化发展路径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内在
绿色宜居村镇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着眼于建设经济、社会、环境全面持续发展的现代村镇。然而,在其建设过程中,发展模式同质化、可持续发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突出。为破解上述问题,本书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的支持下,在大量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凝练典型村镇发展模式,剖析发展模式的动态发展机制,为明确绿色宜居村镇的发展路径和建设策略提供科学支撑。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6》以“大国治‘安’之韧性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中国韧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对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的发展沿革、建设现状、问题挑战、制度建设、实践工作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报告》总体框架包括总报告、经济韧性篇、社会韧性篇、生态韧性篇、工程韧性篇、国内经验篇、国际经验篇、城市发展大事记8个篇章。 《报告》认为,伴随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我国韧性城市建设成绩斐然,城市抵抗力、恢复力、创新力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韧性水平稳步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