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王国维以“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高度评价了李煜的词,说它“神秀”,韦庄的词被称
本书基于全球最大的图书阅读社交网站Good Reads读者对刘慈欣的《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流浪地球》等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代表性作品的评价内容建立读者评价话语语料库, 通过AntConc、Python情感分析等语料库工具结合读者年龄、职业、性别、国别、星评级别等影响因素, 对海外读者的评价话语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 结合内容分析、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 系统揭示了海外读者对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从作者、译者、翻译策略、译文质量、叙事特征等方面的评价与看法, 以及基于作
将唐诗中作者的自注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基本面貌、各发展阶段特征的勾勒及价值与局限的阐发,对诗歌自注与史书自注、诗歌文本、诗人三者关系的探讨,本书重点研究史书自注对唐诗自注生成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自注与诗歌情旨内涵亲疏变化的轨迹,以及“以注入诗”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诗人的作品传播意识等问题,力求将对唐诗自注的认知与研究推进到更加深入的学理化层面,推动唐诗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本书依托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唐宋诗词寻游》,立足于唐宋文学诗文作品,着力于古代文学与历史地理学交叉,以古典诗词为媒介,力图将中国古代各区域文学风气、文化传承及风貌展现在读者面前,带读者领略诗词中的中国。作者在书中对地域文学学习和研究的视野、方法与前景做了简单介绍,并将唐宋文学发展的重要区域与当时的文学作品相结合,讲述了中国古代文学风貌。本书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以及中国古代文学爱好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本书分为六章,第一章梳理中国诗歌史上诗词与音乐的关系,而后提炼出古乐谱诗词吟唱独特的美学价值与当代意义。第二章为《诗经》赏析与吟唱。首先带领读者走进《诗经》的世界,而后的吟唱部分精选出《诗经》里的数首经典作品,对其进行文学与歌曲两个层面的赏析。第三至六章结构同第二章相似,分别讲了《楚辞》、汉代诗歌、唐诗、宋词的赏析与吟唱方法。
本书第一章即以白居易长兄白幼文为中心,对白幼文的生平、白居易的子題、白居易父母的婚姻情况做一补充性考察、第二章通过对运河在中晚唐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性的说明,考察白居易早年寄居符离及其对白居易思想与创作所产生的影响。第三章以考察白居易校书郞任上的华阳观备考生活为主,在此基础上说明白居易在永贞革新中的心态,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白氏《策林》七十五门与永贞革新的关系。第四章以《长恨歌》的具体创作情境与流传效应的考察为主,结合白居易由整屋尉转任左拾遗、翰林学士的经历及其原因的分析,对《长恨歌》的主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赋学专著。其内容详古而略今,论辞赋之源流,品评名家名作,兼考证辨析。《纲要》分十五章。首章总论辞赋的渊源与分类;以下十四章分论先秦、西汉、东汉、魏晋、六朝、唐宋辞赋,提纲挈领,分析简明。陈去病是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他一生潜心诗文与乡邦文献,除了潜心研究诗学以外,对辞赋的由衷热爱也让他走上了大家之路。本书关于辞赋的论述虽然不及全面的赋文学发展史,但正如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一样,该书观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集中凝练阐述了辞赋发展的过程和文学特点。
《诗言志辨》为朱自清先生诗论专著。爬梳上至春秋战国时的“诗言志”说,下至汉代的“诗教”说,从“比兴”到“正变”,贯穿四条诗论发展的历史。着重从理据角度阐明了“诗言志”的中国诗学传统。朱自清在书中引用大量诗篇及诗论原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字清隽,论证缜密,公认为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之作。《诗言志辩》是对“诗言志”这一概念流变的梳理。全书行文平稳妥帖,不矜才使气,无惊世奇谈,但每每从小处见大气象,从波澜不惊中得到精凿不移的真知创见。运用史的方法细致严谨地展现了”诗言志”内涵和外延的变迁,将
本书是关于苏轼诗歌注本研究的学术专著。本书以文献考证与文学阐释结合的方法研究宋代苏诗注本,有开有合,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探讨宋代苏诗注释的共性与不同注本的个性,试图在宋代诗学和注释学的背景下,集中讨论现存的三种宋代苏诗注本,既考察其版本情况、注文来源、注家身份、编排体例等文献学问题,同时分析其注释特点、阐释方法、与宋代诗学的关系等诗学阐释问题,亦关注其在雕版印刷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南宋社会有关编刊传播方面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研讨,本书致力于揭示宋代诗歌注释的时代特征以及苏诗注本注释的共同
中国古典词学以词话、词选、词籍序跋、论词诗词、论词书札为主要文献载体,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进而衍生出不同的词学群体、词学流派和词学思潮,出主入奴,聚讼纷纭。本书以“严整之科学方法”和“客观的精神”对词这一文学体裁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全书分为上、下二编。上编论词之本体,即从文体角度介绍词的起源、调名、小令与长调、断句、平仄、发音、换头煞尾、慢近引犯、暗韵、衬音、宫调等;下编论词之技术,即从创作角度介绍词的写作技巧。本书扬弃并发展了王国维、梁启超的文学思想,开始自觉以一种科学的精神、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