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在充分分析现有《中药药理学》教材的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学科的新进展和教学实践的反馈,融入新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教学(PBL)”、“案例式教学”,纸质教材结合网络资源,增加知识链接,研究前沿;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编写过程中坚持一个理念、两个体系、五个性质,注重学生中药药理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期达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用者好用”的目的。
本书简要总结了各类常见中药的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等, 汇集了吴正石在临床中辨证使用不同中药配伍的宝贵经验, 体现了其对病理病机和药物特性的精准把握。本书中对每种中药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包括来源、别名、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常用量、扩展资料等板块。
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论述了中药炮制的发展脉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等内容;各论采用炮制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列举了代表性中药的处方用名、来源、采收加工、历史沿革、炮制方法、质量要求、炮制作用、炮制研究等内容。
本书对60种中药进行了具体的探悉。中药学专业内容十二万多字, 分为三大类中药: 一、中药类药29种, 对曰常最常用的中药进行了具体的探悉; 二、饮品类中药6种, 对茶、酒等日常饮品的药用功效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三、食材类中药25种, 对曰常食材的功效、作用进行了探究。本书每篇文章均以“摘要”形式介绍了每种中药的作用疗效; “关键词”明确每篇稿子的成文概要; 接下来分类详述中药的药用价值及其具体功效。全书所选六十类中药, 均为人们日常所见, 耳目皆详, 曰常频繁接触的中药材, 饮品类中药
本书整理了许多操作简单、安全温和的方药和治法, 呈现了集防、治、养、体、膳于一体的治疗思路, 值得收藏。本书因繁就简, 语言通俗易懂, 深入浅出。它传递历代名医的经验, 传递前人的良方妙法, 传递临床前沿的成功经验, 搜罗古今, 细分类别, 按类列方列法, 查找简便。
本书辑录了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各中医院等处从事肾病治疗工作的近百位名中医的经典医案,理、法、方、药齐备。医案以证型为分类标准,对患者病史、病程及中医诊断、治则、方药等进行详细描述,并且后附按语对医案做深入剖析。另外,书内一并附上名中医的手写处方,可供读者参详。本书专业性较强,内容丰富,是广大中医爱好者、临床医师及中医学院学生,尤其是研究中医治疗肾病的广大同仁不可错过的精品书籍。
中药是我国的优势和特色, 充分挖掘中药资源, 培育优质中药材品种, 开发成分明确、质量可控又具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 是促进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和中药国际化的一条捷径。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红花 (Carthami Flos) 在现代医学中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中药。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阐述我国常用活血化瘀中药红花的生药学研究成果的专著, 主要基于作者团队多年对红花系统的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研究成果以及前人的研究基础编写而成。重点对我国红花的应用历史和资源分布、药材的质量评价和种
《植物名实图考》(以下简称《图考》)为清嘉庆二十二年( 1817)状元、封疆大吏吴其濬( 17891847)所著,道光二十八年( 1848)在山西太原由陆应谷校刊出版。全书共三十八卷,分谷类、蔬类、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类和木类十二类,附图 1 800 多幅,图文并茂地记录了我国 19 个省区的 1 738 条植物。书中所记物种之多,涉及地域范围之广,为中国历代本草和传统植物学专著之,堪称清代的《中国植物志》,在国内外植物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书中所录植物大约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