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次从对“课程思政”的理论解读课程思政的缘起与发展脉络,提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及有效的改进路径。同时根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梳理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境遇,并且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架构,针对心理健康课程存在的问题,分别从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变革教学评价来提出改进措施。希望给相关专业读者以参考。
本书内容包括: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载体的理论阐释、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载体的价值体现、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载体的运用与反思、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载体运用的现实审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载体及其运用的创新等。
本书分为两篇,上篇由医者精神、西迁精神、抗疫精神等思政元素案例构成:下篇展现了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运用思政元素的生动案例,这些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良好育人的功能,在学生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本书系统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教育的理论关联,在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新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引领的作用、过程、机制和机理,进而提出改进榜样激励教育的新范式,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创新做了分析研究。本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着重于“引领”的分析,有别于以往一般的培育和践行研究,其目的在于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新要求运用、融合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实现铸魂育人的目标。
本教材由上海理工大大学体育部组织编写。体育课程思政是当下体育教育教学不断探索的新方向。本书是上海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紧紧围绕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个性化体育课程思政体系,而开展的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探索的成果。全书通过各专项体育老师的体育教学设计,教学中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观做“四有新人”,坚持“四个自信”。全书理论与实践结合,既有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思路,也有教学实施过程构思,并由教学反馈,对于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尤其体育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书在研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等理论基础上,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的内涵,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教育的机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云班课等教学平台的大数据来观察大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参与度以及认知情况,描述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的总体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结构方程和Logistic模型,测算多种因素对“理论认同”教育的影响效应,提出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为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论述,本书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主干专业课程进行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教学方法设计。本书精选了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九门主干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案例,给出了相应课程的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思政元素以及具体思政教学设计过程。
本书内容包括:历史学专业思政的建设经验与未来方向;边疆史地课程思政的内容及有效路径研究一一以“边疆历史地理研究”课程为中心;基于PBL教学的专业选修课“文化地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课程思政视野下“中国历史文选”的教学改革一一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等。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创新模式,它强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自2014年,上海逐步形成"课程思政"理念,并选取上海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发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上海师范大学就是试点高校之一。本案例以上海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在探索为化学化工类课程思政建设为例,精选20篇案例,总结上师大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经验,并以管窥豹,给相关化工类课程以及其他课程提供借鉴。
本书围绕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逻辑理论与实施路径展开了研究, 从高校思政“金课”的内涵出发介绍了打造高校思政“金课”的途径及创新发展等方面, 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价值、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等方面的分析, 提出了高校思政“金课”的重要性, 提出了如何打造思政“金课”及高校思政“金课”教学方法的运用, 并根据教学实践, 对高校思政“金课”中多种资源应用、高校思政“金课”育人体系的建设、教师的发展等提出合理建议, 强调了信息技术对于思政“金课”的驱动作用, 旨在为相关读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