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立足于马克思的文本,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概念使用、方法特点、表达方式和理解维度作出了总体分析,对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进行逻辑上的梳理,从而有效地凸显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核心关切,彰显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在当代政治哲学的语境之下,对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探讨必然要纳入到对现实的社会问题关切中去,这也是坚持马克思从实践出发的认知逻辑的必然结果。作者强调,只有回归到马克思的文本当中,才能返本开新,才能对于当今时代的
意识形态作为历史性的概念,本身具有多义性与含糊性,而进入中文语境后,此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也经历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演变,这对今天我们理解意识形态概念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也带来深刻影响。基于此,本书把意识形态概念作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恩格斯,尤是马克思在著作、文稿、书信等文献中对意识形态 概念的论述作为理论研究基础,对意识形态概念进入中文语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传播进行系统而完整的考察,进而批判性地审视当前国人对 意识形态概念内涵的理解和使用,
本书从多维度、多视角,多层面阐释了“青春”与马克思的“遇见”和对话,饱含青春气息、具有青春魅力。本书包括文本阅读中的马克思、历史深处的马克思、思想论战中的马克思、科学信仰中的马克思、青年的困惑与马克思等,从如何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马克思的个人成长史、马克思对错误理论的批判、信仰转变、当代青年困惑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使命等角度,通过一个一个鲜活的案例,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全面呈现生动、有趣的马克思形象
《马克思恩格斯论人权:文本与解读》是一部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权思想的经典论述进行正本清源式系统解读的研究性著作。本书导论部分对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形成发展进行梳理,从宏观维度展现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思想的总体理论面貌;主体部分选取30篇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在保证原文论述逻辑结构连贯的前提下,摘选其中关于人权的论述,并加以逐段解析,以期尽可能直观地展示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理论脉络,努力还原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本来面貌。
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虚拟化及金融化趋向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构成潜在威胁,《资本论》虚拟资本理论成为具有危机解释力及现实指导性的根本理论指引。本书旨在探究并梳理《资本论》中蕴含的虚拟资本理论,展现理论对经济发展趋向的解释力及预判力,定位并论证虚拟资本的理论方位,加深对虚拟资本理论在资本主义危机实质的揭露及批判过程中作用的认知,强化对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运行规律的揭示进程中重要意义的理解,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解读,从理论上论证其对现实发展的指导性和价值性,为推进理论同现实的深度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从基督教到拜物教:现代性溯源及其概念的生产”“从哲学到政治经济学:现代性的反思与重建”“《资本论》的前提: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三个转变”“《资本论》现代性批判的辩证法”等。
本书作为马恩经典著作资料丛书中的一本,是恩格斯批判蒲鲁东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阐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对解决住宅短缺这类社会问题的立场和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住房短缺的根源是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此外,恩格斯还就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作了深刻论述。他根据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和掠夺,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法律不过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本册为英文版。
本书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理论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研究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新时代以来搞校思政课教学科研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其中,结合我校特色,特别对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研究有了初步研究成果。
本书从论证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学科化依据开始,顺着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现实问题的逻辑线索展开,具体探讨和回答了如下问题:马克思主义女性学何以成“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女性学?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理论体系有哪些?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中国实践体现在哪里?本书的特色在于从学科意义上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女性学,并结合中国妇女解放理论与实践,尝试在理论和现实意义上提炼出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学科特质、理论基础和基本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回应当前女性解放历程中所面对的现实问题。这对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
本书作为马恩经典著作资料丛书中的一本,是马克思批判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蒲鲁东、阐发新的历史观和经济观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批判了蒲鲁东为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而散布的取消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改良主义观点,批判了他的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方法论,阐明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论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及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还强调工人阶级是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实现社会根本改造的真正的社会力量,阐明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进行斗争的目标和形式。本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