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力于“学术”与“文化”两方面,所收著作或为学术上开新之作,或为文化上奠基之作。丛书之收书范围,原则上起于民国建立,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宋诗也决不是离开了唐诗便失却了意义的。在满身困难的当中,凭宋诗人的努力挣扎,造成了一部有声有色的在文学史上占特殊地位的宋诗坛,其成绩自不可侮。胡云翼是中国近代诗词学、诗词史和战争文学研究的专家,而本书《宋诗研究》则是著者从诗学史的角度出发,重点关注宋诗在继唐诗发展巅峰之后,在宋代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征和文学影响,阐述了宋诗另辟蹊径,走出了与唐诗截然
本书利用首都图书馆所藏《云起阁诗集》孤本,对其整理点校,主要运用本校、理校等方法,考补缺漏,辨正讹误。此番工作将有助于弥补关中来氏别集之缺憾,更可据以展开深入研究。书后附录部分列入来氏家族明清主要成员文学成就情况、著述及存佚情况、史志所见来鉴生平资料、时人赠酬作品等,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来鉴及来氏家族提供参考。
本书分为光阴荒野、杯中窥人、时令之诗、灵魂碎片四辑。具体内容包括:一个卖麦芽糖的老人;爷爷的树;父亲节献诗;一只黄狗;狗尾巴草;老枝新芽;丁香树的醉与醒;洋葱等。
本书内容包括:鹿港小镇、春天诗、赣西老家、从月色如水的夜晚开始、生生世世、穿过春天去看你、十八少女、凡人之歌、恙中小情、在东莞某镇缅怀夏天、菜市场的节日、致厚街诗社、朋友圈的风花雪月、路灯下的空椅子等。
本书收录诗人米绿意近年来创作的诗歌二百余首,按写作时间和主题可分为五个小辑:独自在亮处、丢失的音符、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在黑暗中更容易获得、你之后没有什么失去是失去。作者以诗歌的形式集中地反映个人生活,她以切身的生活遭遇为主线,透过“痛苦、疾病、爱、死亡”这些沉重的主题展开对生命的体悟与书写,同时她又以一种质朴简单的“轻”的叙述语调,将厚重的现实托举而起,她的诗,展现出一种灵与智融汇、积极正向的精神气象。特别是过去八年经历与家人的相互扶持,并不得不承受家人离去的悲痛之所有心路历程与人生感
《江山北望》是鲁迅文学奖得主叶舟的最新诗集,收录了包括《河西走廊》《怀想》《在路上》《出长安记》《在高昌国问水》《哦,龟兹》等气势雄浑,又生动可爱的作品。
叶舟是河西走廊的勘探者,也是伟大地理的书写者。从祁连山的驼铃轻响到凉州的长笛悠悠,从鸠摩罗什的智慧到贩马者的悲喜,叶舟的每一行诗歌都在提问,在交卷,在加入一阕众生的合唱。
本书是诗人王立波的第二部诗集,收录了诗人近年创作的诗歌百余首。王立波的诗歌干净鲜活,文字简洁,感情却真挚动人,有着久违的清澈美。诗人拒绝幽暗和深奥,把诗歌回归给声音,说话即诗,听乃心动。诗人不特意追求博大精深,以小而真诚、浅有所悟为原则,继承古典诗歌的精粹和意境,把诗写得有意味、情味、鲜味、趣味,更有回味。所选诗歌看似爱情诗,其实爱情是诗人心灵和审美的隐喻,他是把爱情当符号给人间和大地写情书,书中空灵的意象在字里行间跳荡,展现出一个诗人的侠骨柔情。
《临溪集》是一部原创诗词集,本诗集汇集了近年来创作的诗歌作品250余首,以游历、思乡、酬友、咏物、思时等几个方面为主题,本诗集主要抒写的是身边的人、事、物以及自己呼吸的声音和看到的风景,他通过观察生活与身边发生的美好,跟随自己的脚步,记载生活中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骤变。用热爱生活的态度和豁达率真的诗心诗情来歌咏生活,呼唤美好。深情凝视世间万物,用心感受生命的怒放和委顿,注重从事物的隐身处发现新的经验和秘密,传递出一个普通人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与表达。诗歌中既有作者浓郁的个人风格也有创新,作者
这是一部诗歌合集,收录了二十五位江苏诗人为常熟的八个镇、六个街道的一百座村庄创造的一百首诗歌。选取的这一百个村庄在常熟市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文明建设中具有代表性,二十五位诗人以融合的、发展的以及开放的姿态审视乡村的历史、现实及未来,以多元化的、充满差异化的美学方式拓展乡土诗歌的空间,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在各个方面的变化。这些诗体现农村特点、散发乡土味道、具有乡村风貌、留住古老乡愁,这些诗让文学进村入户,让美好的诗意留驻于人民群众的心田。
刘伟冬坚持诗歌创作多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他说诗歌普遍是个人情感的聚焦和表达,他的诗是属于他自己一个人的浪漫。本书是刘伟冬最新创作的一批诗歌作品的合集,诗人从对生活的观察和日常的经验出发,写作与山川河流、自然万物、四时季候、都市生活相关的诗歌,通过浅显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将哲学思辨与人生况味徐徐道出,文笔精炼娴熟,情感赤诚热切,呈现出一部生机盎然的万物写生集、一卷平易近人的生活百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