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入门书,是作者二十余年从事中国古代音乐史教学、研究工作,又吸取了集体智慧的结晶。它重点突出,要言不繁,同时又相当全面,对中国古代音乐发展过程中那些必须讲同时又有材料可讲的史实,都做了扼要的叙述。正因为这样,对于一般的音乐工作者、音乐爱好者,这本书可以告诉他必要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知识;对于有志于从事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工作的,这本书可以为他提供研究对象的概貌。 中国音乐史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历史科学研究
本书为《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教材》之一,是一本关于古今中外音乐知识及作品的普及性读物与教材,教材为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听乐品乐,具体包括原生态的艺术琼浆(中国民族音乐)、音乐中的国际视野(世界民族音乐)、音乐与诗歌的联姻(中外音乐作品)等5章。下篇为音乐中的历史与文化,包括华夏之声八音和鸣(中国传统音乐及延伸)、从教堂到音乐厅(欧美艺术音乐)两章。本书可作为本科院校、专科院校、高职高专学院各个专业的艺术知识普及公共课教材。
本书编辑的理念:“怡情、增智、育德”,作为在普通高校开展公共音乐艺术课程教育的目的,本书所选用的音乐作品鉴赏分析等,将尽可能从更广的层面予以人文的诠释。因此,本书的信息量较大,涵盖了声乐、器乐、综合音乐艺术等门类的鉴赏内容,所选音乐作品皆为中外经典之作。在鉴赏之前,还安排了“中国音乐概述”与“西方音乐概述”两个章节。以便使学生对中、西方音乐的发展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编辑这样较大容量的教材,力图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音乐欣赏方法,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发展的脉络,中外作曲家、演奏家和经典音乐作
当今,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实践都证明,音乐教育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应当用丰富多彩的浸润着民族文化精髓的民族音乐去充实音乐教育,从而培养理解本民族人民、理解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新一代。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旨在运用听、唱、背、分析和创作实践等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有关中国民族音乐主要体裁、形式、乐器、乐种和音乐形态特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各音乐文化区概况和音乐特点,理解各民族音乐的共性和个性。
《外国民族音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材》作为该课程的一个教学内容载体,力求贯彻以下编写原则:一是科学性和系统性。试图通过各音乐文化区概况介绍、主要音乐体裁形式及其曲目赏析和音乐特征分析,使读者对各音乐文化区的民族音乐(尤其是传统音乐)有一个初步的较为准确的了解;二是概略性和简明性。所选曲目力求具有代表性意义,少而精,希望在规定的学时内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概略理解各音乐文化区简况的目的;三是可操作性。按教材要求附上复习题,便于读者掌握主要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并且提供教学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中国传统音乐概论(音乐卷)》是“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丛书之一。《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中国传统音乐概论(音乐卷)》分上下两篇共八章,内容涉及民间音乐,宗教、祭祀音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中国传统音乐概论(音乐卷)》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的指导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中国传统音乐概论(音乐卷)》为音乐院校专业基础课的理论教材,其内容经过适当选择与调整,同时也适用于普通大学音乐必修课及师范院校的教学。
《西方音乐史简编》原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西方音乐史专业课教材,经多年运用、修改,结合专题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出版。《西方音乐史简编》对西方音乐的发展、流派,作了简要介绍,使读者对西方音乐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全书内容丰富,系统条理性强,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世界民族音乐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课程。《世界民族音乐概论》中的世界民族音乐主要指世界各地的民族传统音乐及根据传统音乐素材改编的音乐。世界民族音乐按地区大体分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阿拉伯(西亚、北非)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西欧、东欧、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共11种还有不按地区划分的犹太、吉普赛、库尔德、萨阿米(即拉普人)音乐。
音乐美学从分类上看虽属系统的音乐学,但它与其他的系统音乐学学科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它从美学和艺术哲学的高度,对音乐艺术进行总体的基本规律的研究,因此,音乐美学可以说是音乐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同时,作为音乐学的一个方面,它又应该充分重视其他音乐学学科的研究成果。音乐美学虽然不是具体地去研究一部音乐作品或一场音乐会表演,但它在寻求那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规律的过程中,绝对不能脱离具体的音乐现象。比如:我们要研究音乐的内容,那就必须要以音乐作品或者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表演反映出来的音响现象,以及人们在欣赏音乐的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绪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及美学研究现状、中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及其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之民间歌曲研究、中国传统音乐之民族器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