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概述、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信仰、文学艺术等五个方面,图文并茂,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了“六朝”时期临海郡的风貌。并以的视角为历代“六朝”临海郡研究填补了空白,将为一步研究“六朝”时期临海郡起到积极的作用。图书特点:与市面同类书相比,该书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图文结合,方便读者更容易了解相关历史。
本书作者亲历亲闻了莘庄七十多年来的历史风云和社会变迁。近三十年来, 莘庄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莘庄”渐行渐远, 历史遗存瞬间消失, 老一辈未曾细述史实就撒手离世, 更促使作者有心追溯出生之前的故乡风貌和历史真相。于是, 长期收集, 反复思考, 如实记录, 一再梳理, 便有了这一册《莘庄史话》, 也为故乡推荐一连串历史文化资源, 实现作为地方文史研究者的夙愿。2023年, 恰逢莘庄乡镇合并三十周年, 谨以正式出版《莘庄史话》表示庆贺。
广府文化是一种粤语文化,也是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一种地域文化。本书是由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广府文化论坛”之论文精选。《广府文化》第9辑是“第九届广府文化论坛”的参会论文之精选,包括广府文学与艺术、广府学术与文化名人、广府历史与区域文化等论文,所选论文资料翔实,论述充分,新意扑面,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本书通过收集整理相关的当地文史资料、田野调查和走访村民,力图将回忆与史料相结合,尽可能地“还原”与“再现”村民记忆中的历史,包括家族的遭际、建筑的故事、时代的变迁、个人的身世与经历,以及如今已渐渐式微或已消失的手作与民俗文化等,是对古村落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
《秦淮夜谈》由秦淮区档案馆,秦淮区地方志办编著而成。全书围绕古往今来秦淮区域内的有名人物、老建筑、老地名、历史典故及文化艺术等展开叙述,文中除依据正史外,也以书札、笔记等文献资料为据,具有重要的地方文史价值,语言采用文言白话交叉表现的形式,雅俗共赏,全书分为“人物春秋““城南记忆””文史研究”“史志资料”“碑文点校”等部分,其中有一些文章有考据研究的特点,是一本综合的地方志文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北京城建城的历史悠久,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同样悠久。本书系统介绍了老北京都城建设的沿革,将老北京光阴的故事诉诸笔端,娓娓道来。本书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追根溯源元大都都城的修建。从元朝的至元三年到至元八年,五年元大都的都城建造完成。第二部分北平战事:元大都的改造与永乐迁都。介绍明朝永乐年间,迁都北京的起因与过程。第三部分改建都城:北京内城现雏形。介绍了明朝正统年间,阮安尽心尽力完成北京都城的改建工程,以及他还完成的一些重大工程。第四部分保卫都城:瓦剌的崛起与明朝边防的削弱。蒙古的瓦剌大
中国地方志年鉴(2020)》客观翔实记述2019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志办公室、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史志机构等地方志工作的基本情况。为了更好地反映全国地方志系统的工作情况,结合地方志工作实际,《中国地方志年鉴(2020)》除特载、特辑、大事记、文献等部分外,设中指组及其办公室工作、志书编纂与出版、旧志整理与出版、年鉴编纂与出版、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化与方志馆建设、理论研究与期刊出版、依法治志与督促检查、工作
《整村调查报告(2021)》是基于“百县千村万户”调查活动第五期(2021年度)整村调查活动成果汇集而成。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数据整理与分析,主要包括六章整村分析报告,第二部分为专题报告,分别是劳动力流动和贫困理论回顾与述评、非农就业空间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非农就业空间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影响研究和非农就业空间对家庭多维贫困影响研究。
本辑为第8辑。设有经济与社会研究、思想与文化研究、政治与军事研究、研究述评和史料评介五个栏目。秉承“以中国的视野审看河南,用河南的事实解读中国,从厚重历史里延续中原文脉,在伟大现实中传承华夏文明”的宗旨,主要刊发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优秀学术成果,突出原创性、前沿性、系统性,同时适当刊载有关地方史研究的珍稀资料与口述史。
海棠古镇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西北部,是南方丝绸之路灵关道进入凉山的第一重镇,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海棠古镇》一书,由甘洛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组织多位文史学者及本土作者编撰而成,从古镇的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红色文化、脱贫成就等多个维度,全面展现了古镇的历史文化和时代风貌。本书既是对海棠古镇历史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也是对古镇文化资源的再次发掘,旨在吸引广大读者关注海棠古镇,关注甘洛县文化旅游开发,从而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