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23)包括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实践案例、评级报告等五个部分。总报告以中国企业300强为研究对象,剖析了2022年中国大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特征。分报告以国有企业100强、民营企业100强、外资企业100强为研究对象,详细解读不同性质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特征。专题报告以军工、乳制品、食品饮料、金融、医药制造、水务等17个重点行业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不同行业社会责任(ESG)管理和实践水平。实践案例介绍三星、苹果、台达和蚂蚁集团的社会责任案例,为企业更好
本书从广告的内容表现与传播、广告的消费文化表现、广告的艺术审美表现三个角度,观察1978年至今中国品牌文化传播变迁的轨迹与规律,考察品牌文化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价值取向产生的影响,促使中国企业反思自身的品牌营销策略与品牌国际化道路。 作者提出,20世纪80年代,外商品牌的涌入唤醒了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中国本土品牌文化整体上处于品牌符号文化的传播阶段;20世纪90年代,虽然过度的商业化、功利化追求,使相当多的本土企业一度忽视了品牌理念文化的建设,但是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
讲好中国经济故事的方式有很多,本书从企业的视角切入,听它们讲中国经济的重大话题。《BR》本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通过透视各种类型、各个领域典型企业的发展,揭示乡村振兴、创新驱动、“一带一路”等的底层逻辑。二是由远及近,贯通脉络。从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入手,梳理国有企业改革、新型城镇化等问题的来龙去脉,阐释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三是由表入里,大义微言。通过华为、“李宁”等典型企业跌宕起伏的崛起之路,展示了在顶风前行中不断打造韧性的中国经济,以充分激发读者的“四个自信”。
本书从群体奋斗文化、驱动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绩效设计、个人绩效管理、目标协同作战、全面激励管理、薪酬体系设计、组织充满活力等维度系统阐述了企业激活组织和个人的内在奥秘与方法论,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和场景,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促使企业保持活力的底层逻辑,进一步说明组织充满活力的背后是企业文化、组织设计、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和价值链管理的综合结果。企业如何打造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的管理价值链,使企业各组织单元能不断获得负熵,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从而实现"力出一
本书是作者多年企业管理实践与咨询经验的总结与反思,以精益思想为切入点,分别从利润倍增与方针目标管理、企业经营战略的落地、绩效提升机制的运营、算盘与利润缔造、管理指标与绩效改善这五个方面进行独到的分析,将可落地的理念与思想结合本土案例,为制造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可实践的管理视角。
本书对精益全员改善活动的定义、愿景、目标、路径等内容进行了叙述,对推行精益改善中常见的问题以及活动推进技巧进行了讲解;对现场上台阶活动机制各个导入阶段的活动步骤、活动内容、活动方法进行了介绍;重点讲述了员工微创新提案制度中的误区,员工提案的提交、处理、奖励流程以及促进员工广泛参与的方法等进行了说明;最后阐述了绩效改进课题的来源、解决问题的流程和项目管理的方法等,并以生产线效率提升为主线,讲述了课题改善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路径和方法。
“十三五”以来,中国已逐渐推行绿色金融系统,中国政府更是在多个国际场合承诺2030年的减排目标,而相应的学术研究尚在起步,亟待形成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成果。本书利用动态分析方法,在梳理绿色金融系统和碳排放系统协作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以能否实现2030年“减排承诺”为依据,探索绿色金融与碳排放动态系统的构建和运行问题,通过对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和参数优化,进而提出“双碳”背景下实现“减排承诺”的绿色金融发展建议。
大致内容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1)公司战略管理;(2)公司治理;(3)风险与风险管理;(4)内部控制。 特色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意识,本书内容全面,丰富新颖的案例能够吸引读者,可读性强,有丰富可新颖的案例引导读者思考,读完这本书能够掌握公司和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特别适合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在学生进行自学的基础上巩固提升。 读者对象 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参加CPA《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考生,企业管理人员。
本书包括理论篇、实践篇和案例篇三个部分。理论篇从中小型企 业数字技术采用视角入手,融合动态能力理论、 技术—组织— 环境 (TOE) 理论、创新价值链理论和网络理论,沿着“因素识别 —影响机理—价值实现”的逻辑框架,深入剖析和阐释了中小型企 业数字技术采用的关键影响因素、数字技术采用的影响机理以及数字 技术采用的价值链路径;实践篇分别从数字价值来源、数字价值转化 以及数字价值实现三个阶段分析了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小型企业数字技术采用的价值链路径;案例篇解构分析了 西安农链“点点帮 农”、传统
品类是品牌背后的关键力量,强大的品牌一定是某一品类的心智主导。中国上市企业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开创并占据一个品类新物种,一个新物种平均可以再造三个百亿级企业,成为企业增长的支柱力量。 本书首次将定位思维与互联思维结合,提出互联网时代的战略定位思维,构建打造新物种的系统方法论。书中穿插作者多年亲历的独家典型商业案例,既有行业顶尖企业,也不乏成功的创业公司,融入情感定位、物种共生、变异法则等全新商业概念,揭示新物种思维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