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为破解生态帝国主义,化解人与自然的对立,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解确立哲学地基、方法论路径与行动指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历经百年的开创与奠基、推进与丰富、深化与发展、转型与变革,形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最新形态,必须深入研究阐释最新生态文明思想的自然观、生产观、生活观、治理观与全球观。广泛激活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绿色存量”,用好中华优秀传统生态资源实现“绿色增量”,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加速生活方式的“扩绿量”“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方法论》一书的写作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为根据。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恰当的方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坚持价值引领,是撰写本书的根本指导思想。本书总结了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的教学方法,集中展现了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以此来彰显未来,指明方向,更好地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马克思主义经典军事理论的精华蕴含在各个时期革命导师的经典著作之中。本书结合研究当代的理论价值和现实需求,精选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十二篇经典著作。通过对这些经典著作的历史背景和战争实践的分析,和对这些著作内容的深入研读,使读者深刻了解和掌握革命导师研究战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独特生命力的价值认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能力,提供观察认识战争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文化语境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学术年刊(2023年卷)以“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为主题。本次年刊的出版,是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所做出的新的努力和尝试。
本书的问题探究把回应当代大学生关心的问题作为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展示理性思维的魅力,发挥马克思主义这一大道理以理服人的逻辑力量;本书的问题探究不仅正面回答学生问题,而且揭示学生问题的结构和性质,让学生明白问题提出的根据,培养对问题的自觉意识和批判意识;本书的问题探究不仅提供具体答案,而且向学生指出问题及其解答的思路,启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让学生在知其然基础上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从而展现马克思主义解释现实问题的理论魅
本书聚焦于马克思的经典篇章, 使其经典理论遗产再次进入当代大众视野。彼得·奥斯本 (Peter Osborne) 强调了马克思著作中的浪漫主义传统和现代主义遗产, 他把马克思的思想作为一种发展中的研究, 具体地说, 是对人类作为实践的历史人的意义的考察。奥斯本引用了大量马克思著作中的段落, 并展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驳斥了马克思作为一个经济学还原主义思想家的神话。马克思所说的“唯物主义”“共产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哲学上比一般人所认识到的要丰富得多, 也更有独创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报告(2021)》是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的,是马克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的第七个年度报告。该报告从2021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专论和研究进展,以及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七个二级学科学术发展,论述了2021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情况。
本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等。
本书运用诠释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资本论》中国化诠释的历程、基本经验及启示。首先,以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的宏阔视角,阐明了《资本论》中国化诠释的百年历程,把《资本论》中国化诠释不同阶段的特征概括为“四说”,即“重点说”“展开说”“着实说”和“融创说”。其次,立足于历史和现实发展,把《资本论》中国化诠释高度凝练为“八条经验”,以揭示其中规律性和普遍性要求。最后,在梳理历程、总结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面对时代要求和未来发展,把《资本论》中国化诠释提炼为“六点启示”。本书能够为“读原著
本书共选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21版)》教材中7章内容的40个知识点, 通过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一方面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键知识点, 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认识, 另一方面对具体实践案例分析, 学会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