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注疏》题名孙奭疏,相传是孙奭为赵岐《孟子章句》所作的疏。其体例大致符合通行之经疏样式,对经文及注文进行疏证,以通俗串讲为主。说解虽有疏误,但大致通达,亦不乏精善之见。后收入《十三经注疏》,在孟学史上有相当的影响。关于此书之作者,南宋朱熹最早提出质疑,认为是邵武士人假作,清代学者赵佑、周广业以及四库馆臣等皆有进一步的考辨。现通常认为该书为伪托孙奭之作。该书现存最早版本是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元明递修本,半页八行,即世称八行本或越州本者。八行本具有重要的版本学价值,本次校点,即以影印南宋两
《管子》一书旧题为管仲所撰,其文主体为战国中后期稷下学宫学者及后世管子思想研究者们整理而成。全文共八十六篇,现仅存七十六篇,分为八类:《经言》《外言》《内言》《短语》《区言》《杂篇》《管子解》《管子轻重》。内容包罗万象、思想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及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是一部汇聚百家学说的著作。同时,它不仅是一部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术大法,对于今人,更是治国理政、农业生产、军事指挥、为人处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性全书。
《周易》作为一部具有深度的古著,一直以来令人产生极大的兴趣。本书对《周易》进行了解码,挖掘其包含的深刻洞见。作者解读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以《大学》“修齐治平”为纲阐述了《周易》如何启迪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书旁征博引,论述详实,在探讨殷周时期天命观的改变、深刻忧患意识驱动以及阐释道德修养等方面,都为读者带来新的见解和认识。此外,作者还深度解读了《周易》对于家庭治理的一整套理念,其中涵盖了婚姻经营、待人接物、家风涵养等。在治国之道部分,作者分析了国家教育、法治、战争与和平等问题,
《易汉学》,清人惠栋撰。惠栋(一六九七一七五八),字定宇,号松崖,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以倡导汉学而被誉为一代宗师。《易汉学》是惠栋崇尚汉学的代表性作品,《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八卷,而惠栋《易汉学自序》云七卷,江藩《汉学师承记》亦云七卷。盖后人将惠氏辩证《河图》、《洛书》等内容附于书后,是为八卷。《易汉学》受到当时及后世学者的普遍重视与好评。《易汉学》现存主要版本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四十六年至四十九年(一七八一一七八四)镇洋毕沅辑灵岩山馆《经训堂丛书》
秦敬修,生于1910年7月,名汝泽,号孝子,甘肃平凉人。1932年开始游学于关中大儒牛兰川、山东理学家孙乃琨、山东大儒张范卿等名师门下。1943年在陕西扶风贤山书院、凤翔县宗铭书院任教。秦敬修编辑大宋五子著作精华切于日用者,取名《五子书》,命秦治简练精准注述出版,使人易读易识而冰释原文深奥难明之郁,以为学习五子思想阶梯;进而上读《四书》,研学《五经》以明圣人大道。《五子书》依照为学路径,兼顾五子传承,序列为六卷,共计一十九篇,合四百十六章,每章按照原文、注解、述评顺次排列以论释其义。【
《面向世界的儒学》是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专项研究生共同课“面向世界的儒学”系列讲座的讲稿结集,讲座邀请了著名哲学家张立文教授、楼宇烈教授、安乐哲教授、陈来教授、周桂钿教授、舒大刚教授、唐文明教授等十六位学术名家讲授。本书内容主要涉及儒学史、儒学的重要观念、儒家经典、东亚儒学、比较哲学、儒学的未来发展以及中国哲学创新等,构成了一个全面多维且喜闻乐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本书情景剧式还原了《论语》中的故事,有《论语》的内涵,却没有《论语》的艰涩,内容包括七辑:子贡的故事、子路的故事、孔子在鲁国、孔子周游列国、隐士大团圆、孔子与弟子、孔子私家像。
本书内容讲述: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是中国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的一般特征, 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道德经》中的治理思想, 可以充分发挥中国独特优势, 可以更好地回答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时代和实践提出的中国经济重大问题。借鉴《道德经》以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 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益探索。具体而言, 宏观调控需要采取规则化宏观调控和敬畏“道”的力量; 需要更加重视“德”的作用; 需要不断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十五辑)》主要按照道教义理的当代视角和儒道思想研究两个栏目,收录了陈鼓应《张载的理论建构及其道家观念丛》、卢国龙《贯通源流的道教核心教义》、章伟文《刍议道教教义的传承、创新之维》、王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道教变革》、吴展良《荀子的思想体系新探》等十二篇论文,以及沙畹、康德谟、贺碧来、沃尔法特四人分别有关《史记》、《列仙传》、《紫阳真人内传》、《老子》研究的四篇译稿和关于《齐物论释疏证》一书的一篇书评,从不同侧面对道家道教和儒家经典做出新的考察。
《道家的智慧》包括两本教材:《老子的智慧》《庄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上册)》,依托《道德经》构建全新的老子思想体系,将老子的智慧总结为以下九个专题:一本书、两个字、三件宝、四个不、五形象、六知守、七正道、八纲要、九字诀。一方面,坚持以经解经,立足原典,向读者介绍老子其人、其书、其道;另一方面,引用丰富例证,并予以精准评析,帮助读者理解道家的核心概念如道、德、虚弱、不争、有无。本教材对于了解老庄哲学、学习道家智慧、传承中国文化,具有奠基性作用与启示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