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三代以上飞机为研究对象,以飞机飞行控制基本原理、飞行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基本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典型飞行控制装备的系统形态和功能模态为总体架构进行编写,注重飞行控制理论与系统的协调。全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飞行动力学基础,系统介绍了飞行动力学和飞行力学基础知识、飞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简化、飞机纵向和侧向运动特性分析等内容。第二部分为飞行控制,系统介绍了飞行控制系统的任务和设计目标,飞机的基本飞行性能,飞机电传控制系统改善飞机固有特性、操纵性、机动性、飞行品质及飞行边界控制的基本原理,飞机自
本书介绍风洞设计、建造和服役过程中所涉及关键材料的相关知识。全书共5章:第1章绪论简要介绍了各类风洞的基本原理、结构、风洞试验测试技术及其对材料的基本需求,阐明了风洞材料的定义和内涵,分析了风洞本体材料和风洞试验材料的特点。第2章重点讨论了用于常规风洞的钢结构洞体材料与混凝土洞体材料,简要介绍了用于超高速类风洞与声学风洞这两类特种风洞洞体的材料。第3章围绕风洞动力材料展开,主要介绍了低速风洞风机叶片材料,超声速、高超声速风洞涉及的压力容器材料,以及高超声速风洞的加热器材
.
本书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飞行仿真与虚拟现实等学科理论,采用建模分析、数值仿真、虚拟飞行风洞实验与地面飞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结冰后的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特性进行阐述。重点对结冰导致的复杂非定常流动特性、飞机气动特性和飞行特性变化规律、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和非线性飞行力学的耦合作用及其与飞行安全之间复杂作用过程和规律进行论述,参照大型飞机适航标准与要求,探讨结冰影响飞行安全的规律以及致灾机理。
本书主要从动力学模型机理分析的角度,基于人-机-环闭环系统,论述了运输机的驾驶员诱发振荡(PIO)现象的影响因素和抑制方法;基于稳定性理论对人-机-环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与稳定域的估计;基于极值理论对PIO科目风险进行定量评估,为运输机的系统设计与安全性预计提供理论支撑。在本书的最后,对PIO地面模拟试验的平台搭建与组织方法进行了介绍。
本书系统梳理了跨声速风洞内的主要噪声源,总结了典型噪声源的数值建模与仿真计算方法,结合大量的试验数据深入分析了跨声速风洞内的噪声源特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典型噪声源提出了降噪方法及特定结构的声学设计方法,包括管路降噪方案、通气壁试验段声学设计等。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为风洞声学设计和试验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校从事相关工作的研究生。
本书以项目为载体介绍了通过数值仿真实验研究飞行力学相关问题的方法, 内容涉及: 铅垂面内的无控弹道计算和无控弹道散布研究 ; 铅垂面内弹道设计与成形控制 ; 六自由度无控弹道解算及散布分析 ; 攻角、侧滑角、速度倾斜角导数的计算 ; 垂直发射导弹方案弹道仿真 ; 英美坐标体系下六自由度无控弹道建模与解算 ; 追踪法、平行接近法、比例导引法和三点法导引弹道 ; 导弹纵向动态特性分析 ; 面对称飞行器侧向动态特性分析 ; 质心移动对飞行器飞行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影响 ; 补偿导弹阻尼不足的方法
本书顺应新工科的时代要求,围绕航空航天结构一体化概率分析及优化设计工程背景,结合智能设计、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着重介绍多学科多目标动态可靠性与灵敏度分析的先进代理模型理论与方法,以及基于不同目标的可靠性优化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航空航天复杂结构可靠性设计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基于加权代理模型法的复杂结构动态概率分析方法、基于混合代理模型法的复杂结构动态概率分析方法、基于移动代理模型法的复杂结构动态概率分析方法、基于分解协调代理模型法的复杂结构动态协同概率分析方法、基于智能建模的复杂结构嵌套目标概率分析
本书共分为6章,第1章定义并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航空器和航天器
高超声速气动光学效应会导致飞行器在高超声速条件下难以对前方目标红外成像进行探测,已成为红外成像制导武器打击速度得以进一步提高的障碍,也是限制高超声速武器作战效能的瓶颈。本书是作者在高超声速光学头罩气动光学效应方面二十余年研究的凝练总结,梳理和总结了高超声速气动光学效应的原理、技术与工程应用,希望能够体现气动光学本身丰富的科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