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采用一些流动控制的设计,设计了一些新颖的涡轮叶片冷却方法,通过流动控制,使冷热流体的掺混更加充分,极大的改进了低换热区域的传热效率。内容包括叶片内部冷却和端壁气膜冷却两方面,结果将有效地提高涡轮叶片的冷却效率,为先进叶片冷却技术的设计提供参考。关于叶片内部冷却,本书主要包含截断肋片、带孔肋片以及倾斜孔肋片三种类型,通过相关几何构型、流动方式的控制,实现强化传热;关于叶片端壁冷却内容,进行前缘端壁、端壁全范围的气膜孔排布设计,引入新的设计思想,实现气膜全范围覆盖。
燃烧诊断学是燃烧学的重要学科之一。本书前面介绍了光和物质(在气相中)相互作用的基础知识,概述了用于实际应用的光学测量技术和设备,为读者提供了开发燃烧分析(即光学诊断)的定量工具和理解与解释光谱测量结果的理论支持。该书的主体部分包括了气相激光诊断技术的三个大类:吸光光谱法、发射光谱法和散射光谱法,并分别针对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的后半部分主要讲述了非光学技术和取样测量方法。最后一部分讨论未解决的燃烧问题以及基于激光的测量如何具有提供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潜力。
"预热燃烧原理与技术"书籍旨在阐释预热燃烧基本原理,系统揭示流态化自持预热的颗粒流动特性、燃料预热改性机制和能质转化的基本规律,分析热气固二元燃料的燃烧特性和温度场、组分场等分布特性,从宏观和微观层面阐释预热燃烧的氮迁移转化机制,揭示超低NOx调控途径,介绍预热燃烧关键技术及部件放大开发过程,涵盖预热燃烧器、预热燃料喷口、预热燃烧组织技术和超低NOx燃烧技术等方面,阐述预热燃烧工业锅炉应用情况,分析预热燃烧技术的拓展应用领域。
本书主要针对空温式翅片管气化器的表面结霜及优化设计问题,从翅片管表面结霜、翅片管外空气侧换热、翅片管内低温介质换热、管内外耦合工况下的整体传热分析及优化设计五个方面,层层递进阐明了空温式气化器传热特点,在借助分形理论探讨表面结霜生长机理及对气化器换热性能影响的基础上,论述了不同工况下空温式翅片管气化器的传热设计计算方法。同时以实际运行的某一LNG 空温式气化器为例进行了设计计算,说明结霜对空温式翅片管气化器换热设计的影响,并对翅片管表面有效的抑霜/除霜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全书共5章,包括空温式翅
本书主要以陶文铨院士编著的《数值传热学》和《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部分章节为基础,并结合作者在数值传热学教学、科研中积累的心得体会编写而成。全书对数值传热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设计了大量习题,并给出了详细的参考答案,以加深读者对数值传热学知识的理解。为了提高初学者应用数值传热学的能力,本书设计了一些典型的编程题并给出了部分编程题的参考程序,同时对数值传热学的编程、调程及应用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几种新型含氧燃料的燃烧反应动力学研究(英文版)》针对几类新型含氧燃料—碳酸酯类、酮类和多醚类等,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化合物,包括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环戊酮、3-戊酮、乙二醇二甲醚和二甲氧基甲烷,开展燃烧反应动力学研究。实验方面,选取合适的诊断方法测量了目标燃料在不同工况下详细的组份信息;动力学模型方面,通过高精度理论计算获取了关键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经过验证的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几种新型含氧燃料的燃烧反应动力学研究(英文版)》可为从事含氧燃料燃烧反应
土壤-鄄空气换热器(EAHE)是将浅层岩土蓄积的冷/热量搬运至建筑空间并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被动调控的重要技术。本书关注动态室外热环境下EAHE与建筑本体蓄热的耦合作用,力图对这一跨时间尺度的非线性问题进行定量描述,以期实现EAHE的集约利用及与建筑本体的高效融合。本书不仅注重利用作者发展的新方法对蓄热通风作用下的室内热环境动态特性以及EAHE与建筑本体蓄热的耦合效应进行定量描述,还力图进行物理上的阐释;同时,结合案例展现了这些理论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本书详尽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粉末推进剂, 深入研究了铝基粉末推进剂、镁基粉末推进剂、硼颗粒和硼镁粉末推进剂的燃烧特性, 清晰阐述了粉末推进剂反应热力学与反应动力学特性、火焰结构及其演变规律, 详细分析了粉末推进剂的点火燃烧机制, 着重论述并建立了相应的点火燃烧预测模型, 初步探讨了粉末推进剂燃烧理论在Al/AP粉末火箭发动机、Mg/CO2粉末火箭发动机、Al基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中的应用, 反映了当前粉末推进剂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热计算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热交换器为主要对象,系统阐述其工作原理、传热计算、结构计算、流动阻力计算和设计程序,并对几种典型的高效间壁式热交换器作了集中介绍,最后又扼要地对试验研究方法、强化传热途径、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价进行探讨。 本书系统性强,文字简练,特色明显,并注意吸收最新进展。可作用高等学校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化工、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等专业师生及设计、科研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