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推出的系列智库报告之一,报告聚焦新型储能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储能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实践,列举了众多新型储能应用实例,指出了目前新型储能技术面对的风险挑战以及技术瓶颈,指出未来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具体路径,论述了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安全防护、标准体系建设、以及演进形态等,总结相关技术现状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对新型储能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实践及推广应用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极简图解顺序控制原理和基本电路(原书第2版)》以身边的实例介绍了什么是顺序控制以及顺序控制的应用和发展.作为顺序控制的基础.本书首先介绍了继电器的作用、触点类型、继电器控制电路以及相关的传感器信号处理和布线.用于顺序控制的输入设备、显示设备和触摸面板以及驱动设备.之后通过实际布线图、电路图符号的对照.介绍了顺序图的看法和画法.然后通过ON ̄OFF、AND、OR、自锁 /互锁、定时器 /计数器、复位等典型电路介绍了梯形图的概念及绘制方法.解释了线圈重复的概念以及梯形图电路与实际继电器电路的细微差
本书为全国电力行业十四五规划教材,新型电力系统系列教材。本书系统地叙述了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动态模型、稳定性的机理和控制措施。全书内容共17章。第1章介绍了电力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动态特性;第2章阐述了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与分类;第3~9章介绍电力系统动态分析中常用元件的数学模型,包括同步发电机组动态数学模型、新能源发电单元模型、新能源场站动态等值模型、交流网络元件模型、柔性交流输电装备模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模型、负荷模型;第10~17章
本书旨在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接入背景下开展配电网源网荷储协同规划工作。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形势,解决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书介绍了源网荷储协同的规划方法,可作为电力行业从事配电网规划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导用书。全书共6章,分别为概述、分布式光伏电源技术基础、储能原理与技术、需求侧响应技术、不同光伏渗透率下考虑需求响应的配电网储能双层规划、计及储能和线路裕度的含分布式光伏配电网扩展规划。
本书内容系统、齐全,涵盖网上电网配电网各各方向,从经济性、可靠性、适应性和与配电自动化的匹配等方面,利用网上电网系统涵盖从现状配电网到目标配电网网架结构的适应性和过渡性分析内容,提供网上电网规划应用方式方法。该手册注重理论与实例的结合,涉及的流程、方法和参数符合国家、行业技术导则、规程规范以及相关技术规定。本手册紧密围绕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思路,以省公司规范、规程为基本指引,以配网项目“全口径覆盖、全过程管理”为基本要求,精心编制本指导手册。
在电动汽车及储能设施规模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之下,区域配电网的负荷变化规律及运行特性将发生明显改变,原有传统方式下用于指导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技术原则、评价建设水平的量化计算方法、维持网络稳定可靠的运行维护操作等将随之改变。另一方面,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随着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深度融合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落地,对配电网发展建设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规划技术方法及规划思路也将发生根本性变革,而区域配电网如何在变革中探索构建出科学合理、对于电动汽车及储能技术发展具有高度适应性的配电网规划建设新思路,才
本专著针对现有次/超同步振荡机理分析难以阐明新能源场站设备间耦合作用,现有控制措施无法适应振荡频率不确定、形态多变场景,难以兼顾新能源机组基频特性影响等问题,通过探究新能源机组次/超频动态响应特性的关键影响因素,结合新能源场站网络拓扑,建立新能源场站网络能量模型,揭示新能源机组之间及新能源机组与无功补偿装置之间的耦合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快速移频锁相及振荡识别技术,兼顾新能源机组基频响应需求,构建自适应次/超同步频率变化的新能源机组主动阻尼控制策略,从时间、空间、功率维度构建分层-集中
本书介绍了电能从发电厂生产,经电网的输送和分配,最z后供给用户使用的整个过程。教材内容涉及从电网的基本认知到复杂操作,再到异常和故障分析,构建了电力系统的基础认识、电力系统的基本数学模型、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的监视与分析、电力系统中用户电能质量下降的处理、电力系统常见故障的计算与分析5个学习情境。本书主要面对的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等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的学生,也可以供电力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完整地包括了电力系统分析的三大基本内容,即稳态分析、故障分析和稳定性分析,系统地讲述了电力系统分析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全书共八章。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特性及其基本要求;电力系统元件模型及其参数计算。第二部分论述了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的分析与调整,包括电网电压和功率分布的分析计算;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第三部分讲述了电力系统三相短路和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第四部分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包括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和静态稳定性的分析计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电力系统稳定性基础研究体系,提供了研究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普适方法。首先梳理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的历史发展脉络,明确电力系统稳定性相关术语的定义,总结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体系和研究路径。然后介绍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路径的基础环节,包括电力系统功率特性、电力系统动态特性以及动态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电力系统在静态、暂态和振荡过程中涉及的稳定机理、稳定特性以及各类稳定分析方法和稳定分析判据。最后介绍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提升方法,包括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暂态稳定和振荡稳定的控制机理及其所对应的规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