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和能源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二者联系紧密,相互影响。随着全球人口规模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水和能源供需矛盾加剧,协同安全问题逐渐凸显。本书解析了水与能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演变特征,提出了社会水循环全过程能耗评价方法,研究了全国及典型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的能源消耗情况。量化了能源开发利用耗水评价方法,分析了水与能源的适配性,研判了单向过程的水能关系。构建了基于一般均衡的水与能源耦合模拟模型,提出了实现水与能源高效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本书以水资源管理实践为核心, 详细介绍黄河水资源情况、水资源管理、流域水资源、当地水资源利用、跨流域调水、水资源考核等相关知识, 通俗易懂,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对黄河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 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发突出; 坚持黄河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 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科技手段, 加大水资源统一管理、保护力度, 保证黄河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 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能力, 使有限水资源发挥最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促进流域及相关
此专著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湖水系连通与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2018YFC0407200)”所属课题一的相关成果。该专著在充分考虑我国水系发育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山丘型、山丘平原混合型以及平原型城市的水系特点,分别选择山东沂源、浙江海曙以及江苏盐城等为典型城市,综合运用环境学、地理信息科学、水动力学以及统计分析等理论和方法,深入剖析典型城市的河湖水系及水环境问题,构建多目标耦合模型,评估河湖连通状况,拟定并优化了活水调度方案。
水资源的贫瘠和污染造成了我国水资源的稀缺。在这双重背景下,再生水回用蕴藏巨大潜力,对优化供水结构、缓解供需矛盾和减少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践中,再生水回用却面临居民对再生水缺乏了解,形成负面刻板印象,接受意愿低等诸多问题。本书在大量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及实验模拟的基础上,确定了城市居民再生水回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不同因素与特定再生水回用行为之间的本质联系及相互作用机理,给出了有据可依且可供业界、学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参考的再生水回用行为组合驱动策略。
本书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需求,立足黄河实际,全面剖析了黄河流域水系统现状与情势,系统构建了以幸福河建设统领黄河流域水系统治理的战略思路,深入论证了支撑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水资源再平衡、适应水沙关系向好的黄河流域防洪除涝保安布局优化、基于海-河-陆统筹的黄河流域水环境提升、基于流域国土空间格局的水生态保护修复、基于系统治理的五水统筹治理机制创新等分项策略, 提出了推进黄河水系统治理的重大措施建议,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本书详细介绍了自然-社会系统下水资源评价的理论框架、方法体系及其应用。内容涵盖蓝绿水资源评价、水足迹评价、虚拟水评价、水资源短缺评价等。阐述了自主研发的水与生态系统模拟器,揭示了全球蓝绿水资源空间分布格局;阐明了中国水足迹的时空演变特征、驱动机制与可持续性;分析了中国虚拟水贸易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提出了三维水资源短缺评价理论框架,定量评价了中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格局;以典型的缺水区———京津冀地区为例,阐明了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权衡与协同;最后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新范式。
本书从当前国际公认的权益原则和国际法基本框架出发,在探讨当前跨境流域水管理问题的基础上,选择跨境水问题突出、国家需求重大和紧迫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对象,分析了跨境流域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多尺度和多层次特性,揭示了跨境流域水资源多级权属的多维特征;研究了跨境水资源水量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分配依据,建立了跨境水资源多目标分配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构建了水生态价值评估表征指标体系,研究提出了跨境流域水生态服务功能的机制评估方法;探讨了符合国际规则下的跨境流域水利益共享基本理论,研究提出了面向水利益共享的跨
本书结合水回用的基本知识,梳理水回用的基本概念、途径及特点,总结我国水回用标准和法规的发展历程,并比较各国水回用的标准,对我国及国外水回用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详细阐述水回用的各项技术,包括工业废水处理、生活污水、油田采出水、矿山排水、热电厂水回用技术等,从农业应用、景观用水、工业利用、城市公用、河流生态、地下水回灌方面分析行业水回用实践的案例,最后介绍水回用的规划,包括相关法律与体制、方案编制、成本与效益分析等内容,展示出我国水回用的发展概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基础性、安全性和战略性作用越来越突出,高质量发展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耦合程度越来越深。本书立足水资源学与社会经济的交叉理论研究和学科前沿,介绍了水资源需求管理与适水发展理论、京津冀区域发展变化过程、京津冀用水效率、京津冀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互馈关系、京津冀虚拟水流通时空格局、京津冀适水发展战略布局及京津冀水资源需求管理对策等内容,系统介绍了京津冀适水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关键技术、关键理论及对策建议。
20世纪80年代以来,郑州市面临用水增加、持续超采、污染严重等一系列地下水环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郑州市水资源脆弱性和水源保护研究》在分析2016-2019年郑州市水资源量的基础上,开展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脆弱性研究,并针对典型企业进行脆弱性分析,实施水资源保护等一系列管理措施,这对于郑州市未来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防控污染和拓展再生、新生水源,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郑州市水资源脆弱性和水源保护研究》既能作为地区规避水危机、实施科学发展的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