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应激与压力无处不在,但当前应激研究可能存在消极认知偏差及应激原进化机制适应不良问题,在当前时代境遇下,无论从观念上还是社会适应上都需要重新审视应激的概念及其作用。本研究以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指引,遵循多方法、多角度论证的研究思路,对正、负向社会心理应激的效应、影响因素及其神经基础进行了层层递进的探讨,着重探讨了正向社会心理应激的积极效应、生成条件和神经基础。本课题基于应激下可以保持健康、创伤中可以受益的理念,在关注负向心理应激的同时强调对应激积极效应的重视,为揭示不同性质应激
本书作者从梦的象征切入,阐述无意识的来龙去脉,他认为,梦是无意识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对梦的起源、梦的功能、梦的象征、梦境象征主义中的原型、象征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同时,讲述了自己与弗洛伊德关于梦的分析以及无意识方面的异同。作者在书中阐述自己耗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来研究自然象征,得出的结论是梦和它们的象征并不愚蠢和无意义。相反,梦为那些不厌其烦地理解梦的象征的人提供了最有意思的信息。作者感叹在人类历史上,人们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研究自然,而对人的本质,即人的精神的研究却很少,尽管
本书立足21世纪的视角,聚焦于关于做梦以及梦的理论和梦的临床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由15篇有关梦的代表性论文组成,展现了如何将临床研究和非临床研究联系起来,以及梦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在现代研究人员的临床实践中的运用。本书不仅能让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治疗师从中获益,也会让精神科医师、神经科医师、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科学家,以及对个体和文化的创造力感兴趣的人们获益。当然,其中也包括对自己的梦感兴趣的普通大众。
如果你忌讳于死亡这个话题,可能需要看看这本书…… 疫情、疾病、交通事故、矿难……其实死亡事件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周围上演,只是人们或漠视,或逃避,总觉得离自己相去甚远,或因太近而恐惧。可是每个人又都认同那句明天和意外,并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 人们往往倾向于避免思考死亡,但它能让我们更加珍惜人生。与其逃避,不如正视。 这是一本死亡百科全书,它有几乎你想知道的关于死亡的一切知识。是至今为止完整、全面论述死亡的教科书,没有之一。但我们把它作为一本关
本书进行分析的许多来源来自文学作品,该书更多的是一次文学分析的自觉尝试,超过心理学研究的成分。弗洛伊德在此首次讨论了后来发展的恋母情结理论,也就是俄狄浦斯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