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国学和西学是人类文明创造的两大高峰,它们有相通的地方,但在根本的性质方面却有着重大的相异。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不可能真正地认识到什么是传统。从事艺术活动,坚守国学的立场,油画可以成为传统;偏离国学的立场,中国画也可以不成为传统。本书从经史文学、书画艺术、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理想理念等诸多方面,系统细致地阐述了徐建融先生关于国学艺术的认识、立场和观点。2023年本社出版了该书平装版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本书十讲包括:一、超越大限——《伏羲女蜗图》论;二、云冈石窟叙录;三、幻想的太阳——龟兹壁画论;四、维摩诘与魏晋风度;五、“六法”的本义和演义;六、从“曹衣出水”到“吴带当风”——民族绘画格式的确立;七、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三题;八、阿斯塔那墓花鸟壁画研究;九、张大千谈敦煌壁画札记;十、君子好色——晋唐与明清仕女画的比较研究。2023年本社出版了该书平装版,现应市场需求推出精装版
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本书所讲美术史学,主要是围绕”实践美术史学“展开。作者所谓实践美术史学,是从张彦远、郭熙到董其昌、石涛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一个非学院的传统学派。实践美术史学是传统教育的一个优良传统,其研究目的不是为历史而美术,也不是为其他学科而美术史,而是为了现实的美术而美术史,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美术问题而美术史。2023年本社出版了该书平装版,现应市场需求推出精装版。
2011-2017年,在上海一个小商品市场内,开启了一个名为“兼容的盒子”的杂货铺实验空间,鼓励各路艺术家在此实践个人创意。六年时间,这个“无经费、无宣传、无解说”的“三无”六平方米空间,每两周变身一次,中外艺术家在此尝试着当代艺术的各种可能性,最终因菜场整体拆迁,项目结束,共计完成项目152期。2024年,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之际,该项目发起人、有着多年中法两国当代艺术领域教育经验的艺术家夫妇,以21个章节讲述这个项目的来龙去脉,在实践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故事,以及关于当代艺术的思考。<
本书是一本面向艺术类专业的本科、研究生的研究方法类教材,涉及艺术类各专业所必要用到的各类研究方法,包含艺术理论、人文方法、质性研究、量化分析四个部分,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指引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求知,以获得新的知识、理论以及对新知识、新理论应用。
20世纪中国美术以图像的方式传播并发生效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功能,参与到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方方面面。本书从图像史与文化史视角出发,通过对12组图像的细致观察,从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外音、徐悲鸿《会师东京》塑造的国家形象、廖冰兄《筑起我们钢铁的长城!》中的国家理想,到黄新波与1930年代的义勇军图像、胡一川对革命工人的视觉建构,勾勒出一幅充满家国情怀的20世纪中国视觉文化图景。
《汉斯·霍夫曼艺术思想评介》是第一本系统介绍汉斯·霍夫曼艺术思想的中文专著。汉斯·霍夫曼是20世纪世界艺术文化中心由巴黎转移至美国纽约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之一,但国内目前缺少关于霍夫曼的全面介绍。本书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全面梳理了霍夫曼特殊的学习经历、教育经历、创作经历及艺术理论,第一章探讨汉斯·霍夫曼的生平经历,从霍夫曼的家庭背景、求学、访学经历、教学经历等分析霍夫曼作品风格的成因,第二章分析霍夫曼各个创作阶段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瓦尔堡启动了神秘的记忆女神计划,直至去世前夕仍在不断调整《记忆女神图集》的图板排列。巴比伦的黏土肝脏、图拉真纪功柱、中世纪的星图、波提切利的《春》与《维纳斯的诞生》、巴巴多斯邮票、新闻照片和剪报……这些星丛般的内容在图集中得到了奇妙的统一。《记忆女神图集》的未完成性暗示了这项计划自身的死后生命,在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我们不仅没有远离那些黑色的图板,反而更加邻近……
这部未竟之作展现了瓦尔堡图像学思想星丛
本书以美术教育为基底,以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为导向,围绕美术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展开论述。简要概括了美术教育相关理念,引导读者了解基础的美术理论;总结梳理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使读者对美术教育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对美术教育的课程发展进行了研究,对课程的改革、目标及发展趋势做了简要梳理;着重研究了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原则及评价,从实践中把握美术教学的具体方法内容,提供指导性意义;最后针对当下美术教育的现状提出反思,为美术教育教学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本书以美术教育为基底,以审美教育为导向,对当代高校美术审美教育创新展开论述,介绍了美术与美术教育的概念,引导读者对美术教育的历史与逻辑有基本的了解;详细论述了教育审美的心理要素与过程,试图审美意识与审美活动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了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价值,介绍了当代高校美术课程教育的现状,为当代高校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基于审美教育与当代高校美术教育,综合阐述了当代高校美术审美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与评价的创新,进一步对中西方的美术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