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2年,威尼斯。 富有四海的奥斯曼苏丹掌握了发动全面战争所需要的一切,而他将目光投向了罗马。基督教世界已分裂,苏莱曼大帝将手伸向了它的咽喉。 从伊斯坦布尔的宫殿到中欧血流成河的战场,再到北非的焦土海岸,本书开创了一种大胆的写作风格:直击历史,讲述了一个有关权力的最令人瞩目也最险象环生的真实故事。苏莱曼如何成了16世纪最令人畏惧且最具权势的人? 这是一段建立在残酷选择和私密关系之上的艰难历程——他的奴隶是他最亲密的朋友;威尼斯巨富向他出售宝石,为他赢得盟友;“俄罗斯”妃子则偷走了他的心。 十年
本书从“东亚”的区域史视角, 对始编于江户时期的《日本史记》一书进行详细考察, 主要讨论了为何在江户初期出现了《日本史记》这样一部史书、《日本史记》编纂各个阶段的具体过程, 以及该阶段所完成的文本背后包含的史学思想与观念, 及其中包含的中日史学思想元素、编纂的意义和影响等。结合历史语境, 对《日本史记》的编撰过程和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地梳理, 比较了中日传统史学方面的异同, 并从史学角度探索东亚文化圈的文化互鉴途径。
二十四史是一个执政用人鲜活事例的宝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我们利用先贤留下的智慧解决今天的问题。为此,拟从10个方面选择100个经典的执政用人故事,通过故事生动呈现加深刻点评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弘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给读者以启发思考,推进我国各级各类人才建设事业迅速成长发展。
东亚世界首次形成于唐代,成功的原因不在于唐朝的军事强大,而在于其文化价值观获得普遍的认同,法律制度被各国自主移植,构成共同的文化基础。唐代形成东亚世界的成功经验在于开放和包容,在达成文化共识基础上的求同存异。在探索东亚未来的时候,深入研讨其过往的历史文化交融,颇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书所考察的古代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国家,存在着近千年的长期紧密关系,却也发展出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尤其经历了近代的剧变,从今日来看,虽然地理上相邻,但在文化上隔膜颇大,有必要加强彼此的文化交流
本书共设东北亚历史与考古研究、东北亚民族与疆域研究、东北亚国际关系研究、东北亚文献整理与研究和海外译介5个专栏,收录19篇论文(包括韩国和日本学者3篇论著的译文),内容涉及乐浪木简、好太王碑拓本、北朝乐浪王氏、高句丽渤海研究现状、辽代大族与西京、东北亚古代文献整理与研究等诸多方面。
本书从外源型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考察了明治维新之路,大略形成如下认识:明治维新是以“思想的突破”为先导,以武士为领导,以独特的国民性为精神动力,以巨大而高素质的人口资源为依托,以近代财金体制和宪政体制的构建为保障而推进的一项以西方先进国家为模范的改革运动。思想的突破是外源型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能够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认识形势,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合理的行为选择,把握社会发展的契机。江户时代,世界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的社会巨变。英法德美等西方国家率先启动现代
1868—1912年是日本的明治时代,“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在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本书介绍了日本明治时代的改革发展的重要历史进程,内容包括从岩仓使节团到巴黎万博会,从铁路等基础建设到国营的模范工场,从创业大神涩泽荣一到财阀的崛起,从松方财政与产业的多样化到金融政策与中央银行的创立等,日本明治时期的产业革命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并逐渐跻身于世界一流强国之列。本书对研究和关注日本的现代化历程的学者有参考意义。
詹姆斯·阿基利斯·柯克帕特里克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海德拉巴宫廷的常驻代表,他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年轻莫卧儿贵族女子——海尔·妮萨,为与她结为夫妻而冲破了社会、政治、种族和宗教上的重重障碍。柯克帕特里克的浪漫爱情故事并非孤例,在这个时代的印度,每三个英国男性当中就有一人与印度女性共同生活,他们跨越文化鸿沟,成为所谓的“白莫卧儿人”,而这是一个几乎没有得到历史学探索的群体。英国历史学家威廉·达尔林普尔基于对18世纪档案、书信与日记的详尽研究,以小说般精彩的文笔,扣人心弦地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本书作为跨学科的研究成果,在对两国方外交流做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其中深厚的海洋文化积淀与海洋文化特征,提升理论高度,对两国之间的海洋文化做历史描述,为中国当代海洋探索作历史学及文化学阐释。中斯方外交流所包含的海洋文化特征,无形中契合了近年来国际形势、国家战略点的南海转移。在未来中国与南海诸国的国际关系构建中,中国可以中斯关系为蓝本,探索出一条契合路径,以文化往来加强国家间外交关系,良好的外交关系进一步推动文化互动,形成一种可持续的良性互动。
这是一部传统日本生活与文化的简史。 全书勾勒了茶道、花道、游艺、饮食等深度影响了日本人日常生活的各类传统生活技能及其器物的发展简史,重点描述艺术与生活的关联和互动,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传承和革新。 全书以重要文化人物和文化遗存为立足点,从让茶文化在日本扎根的荣西到倜傥不羁的佐佐木道誉,从集花道大成的池坊专好、主张侘的美学的村田珠光到完成茶汤美学建设的千利休,从日常的茶汤和插花到桂离宫的审美意识、日本料理的食礼文化、柳宗悦的工艺运动等,既有历史的脉络,又有点和面的结合,简明平易地审视了日本人的民族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