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分布着科尔沁沙地、松嫩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统称为中国东北沙地。中国东北沙地也是科尔沁草原、松嫩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分布区。该区位于半干旱、亚湿润半干旱地带,是中国著名的生态脆弱带、气候与环境变化敏感带,也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带。本书以中国东北地区沙地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视角,凝练中国东北沙地人地系统研究的科学体系、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科学范式,沿着“系统组成—时空演变—景观生态—驱动机制—决策支持”的思路,分六篇 19章系统阐述沙地人地系统科学研究范式、中国东北沙地与沙漠化、景
《好玩的地理学》是一本尝试讨论“地理原理”的科普读物。作者打破了传统地理教材的常规叙述方法,从具体的问题入手,着重讨论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核心思想、研究方法、思维过程、重要规律以及地理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方便读者从庞杂的地理现象中抓住重点、把握本质,全面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及核心素养。通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学到地理学的主干知识,而且可以建立一种高屋建瓴的综合思维,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和全球视野,而后者才是解决实际问题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好玩的地理学》中的案例,既有历史上的经典,又有新时代的
本书利用传统藏文文献典籍及敦煌文献,结合对亲历布达拉宫历史变迁者的访谈资料,以“布达拉”这一特殊文化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的文化内涵为主要考察对象,从空间和时间上展现了多元的布达拉宫历史及文化发展脉络,涵括建筑、文物、人物、事件等具体内容,是一部颇具学术价值的布达拉宫研究专著。
《中国城墙》是国内首本专门、系统研究中国城墙和“城墙学”的辑刊,由中国城墙研究院、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共同主办。本书旨在深入持久挖掘、研究、推广、保护、利用中国城墙遗产,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助力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本书首先用对比的方式,宏观地展现了新加坡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国民住房保障、就业政策、移民政策、教育、医疗保健、政府、金融市场、制造业、法制等17个方面,从微观上系统地向读者进一步展示了新加坡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等。
一位中国学者,在印度知名私立大学做了七年的教授,以通俗的语言、严谨的观察视角,记录了她进入印度工作、生活的三十段经历。这三十个故事如三十张切片,从不同的侧面打破迷雾、拨云见日,呈现其 “印度印象”,体会其文化纠结,挖掘我们不曾了解的、这个复杂国家的内在文化“宝藏”,勾勒出立体而有深度的印度社会轮廓。亲历印度后再看世界,感悟印度后再体悟自身,对照自己后再反观他人,也许这是本书所带给我们的难得体验。
松烟镇是黔北古镇之一,历史较为悠久,又是余庆县重要的文化发源地。但是,镇内许多珍贵的文物,独特的文化等无志书、史料记载。本书作者历时两年多时间,收集、挖掘、抢救松烟镇的历史文化遗产,编著《松烟古镇拾遗》,共六个章节。第一章:松烟古镇的变迁。第二章:松烟古镇遗迹。第三章:松烟古镇的文化。第四章:松烟古镇遗事。第五章:松烟古镇遗人。第六章:松烟古镇遗物。本书是进行爱国主义及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辅导读物,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本书选取、整理和收录了部分与黄河郑州段有关的地方志和二十五史等典籍中的史料。所涉地区包括郑州市下辖的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金水区和中牟县等黄河沿岸区县市。收录的史料,按照内容可分为水系、漕运、治水、堤防、灾祥、名山名胜、人物、战事、艺文、碑志、城池、建筑、交通、疆域、沿革、滩地等。这些史料真实反映了古代黄河郑州段及其沿岸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理、宗教信仰、自然灾害、治河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再现了鲜活的黄河历史,以期对学界研究黄河郑州段有所裨益。
本书共十九章,内容包括:千里长城第一关、两座兵营崖上建、三条内河穿城过、四座山寨踞山巅、五道沟壑难逾越、夯土长城分六段、绵亘绕山七拐点、沿途惊现八景观、九个古村城边落、开山劈岭十条川等。
明代以降,来渝民众为维系家乡关系、建立商业秩序纷纷建立会馆,其中八省移民所建的会馆最具有代表性。随着社会的需要,经济的发展,八省会馆不仅是一个地域组织,更发展成为拥有实际馆址、掌握地方权力的综合机构。清至民国时期,八省会馆不仅在协助本省民众营生、调解民众纠纷、制定商业经营规则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更活跃于保甲、厘金、育婴、赈灾、办学等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八省会馆其自身亦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如出省客长的选举条件、会产的争夺等,导致会馆与民众、会馆与会馆、会馆内部不断产生矛盾纠纷,威胁会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