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作者十余年科学研究和实践,以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为对象,系统阐述了动力电池电化学阻抗技术原理、模型描述、获取方法、测量系统及其在锂离子电池状态估计、预测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本书面向电池管理技术领域,突破电化学阻抗技术的实验室应用局限性,可用于指导电化学阻抗技术的工程应用和实践。
本书从实际钢铁企业炼钢-精炼-连铸生产调度的优化问题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该生产过程中的多重性能指标、复杂约束条件、多种扰动因素,深入研究钢铁企业在不同工况下炼钢-精炼-连铸的生产调度优化数学模型的搭建方法及其求解策略。
本书主要介绍了钒资源的相关概况,钒的基本湿法冶炼工艺,钒铬渣浸出动力学模型,工业中钒铬渣的一些分析测试方法,工艺优化法-响应曲面法,多种钒铬渣湿法浸出工艺,利用三聚氰胺回收钒离子,利用三聚氰胺分离回收钒铬渣浸出液中钒和铬等。本书系统性强、内容丰富,对钒铬渣的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可供科研院所及钒铬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等的相关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介绍了萃取剂的基本原理以及在稀散金属萃取分离中的应用,对萃取化学的基本理论、萃取化学的萃取体系、萃取热力学与动力学理论、萃取在稀散金属分离中的作用等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本书针对SiCp/Al-Si复合材料制备及加工过程中微观组织、界面结构及性能难以控制的难题,介绍粉末冶金法制备工艺,采用碳化硅预处理、基体微合金化、稀土氧化物变质及细化处理等措施制备了SiCp/Al-30Si、SiCp/Al-19Si-Cu-Mg、氧化态SiCp/Al-19Si-Cu-Mg、纳米SiCp/Al-12Si-Cu-Mg复合材料。本书阐明复合材料微观结构演变规律、界面结构及增强相特征与性能的关联性,揭示了基于界面效应与第二相协同作用的强韧化机制,实现轻质高强低膨胀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为
本书针对铝行业大宗固废赤泥治理和资源化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和挑战,全面分析了赤泥的危害、治理现状和资源化技术的优缺点,探讨了赤泥资源化治理的技术原理和**进展,重点介绍了赤泥脱硫脱硝技术、外场强化赤泥脱硫脱硝、赤泥中提取有价金属、赤泥基环境功能材料以及赤泥与其他污染物的耦合治理进展。书中还分析了赤泥资源化技术瓶颈与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赤泥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等,并对今后赤泥资源化大规模消纳前景进行了预测,提出了赤泥大规模利用的对策与建议,为我国赤泥资源化治理提供了原理、技术和示范,也为多污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气体吸附分离工艺与工程所涉及的相关技术进展,主要包括气体吸附分离基础、吸附分离的基本工艺过程、吸附分离装置的主要设备、吸附分离装置的控制系统及仪表、变压吸附工艺及工程应用、变温吸附工艺与工程应用、变压吸附工艺与其他分离工艺的工程耦合、变压吸附过程模拟计算、燃料电池用氢气的制备与纯化等内容,全面阐述气体吸附分离技术的设计基础与工程应用。
本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一处组织编写,汇集了我国冶金工程领域14家单位的22项从基础研究至工业化应用的例子和成果,撰稿专家都是活跃在我国冶金工程领域一线,且从事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的杰出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全书包括钢铁冶金、有色冶金和资源利用3个章节,共22个小节。作者从各分支学科拟开展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出发,首先找出研究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然后提出解决思路,揭示了如何通过深入研究取得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并走向工业应用的过程。作者通过具体案例向读者展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