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介绍了空海跨域通信涉及的研究背景、空海信道环境;梳理了海面上下各类通信资源;阐述了世界主要海洋强国对海洋的理解及具体发展举措;提出了跨域通信的具体技术需求,对技术进行了体系化的解构;论述了海面以上常用通信手段的发展及典型系统原理,包括卫星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等电磁通信方式,明确海面以上电磁通信的技术特点及适用条件。
本书面向飞行器制导领域发展需求,系统论述导弹制导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在简要介绍制导相关定义、制导分类、常用制导方法和制导误差的基础上,对摄动制导和显式制导的基本思想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阐述,深入讨论捷联惯性制导和平台惯性制导方案、组成及实现过程,并结合导弹飞行阶段对复合制导、多弹头分导和再入段制导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进行介绍。
本书对复杂环境下方位瞄准系统抗干扰测角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1、复杂环境下CCD自准直测角技术。以环境自适应为目标,介绍了自准直测角、CCD自动变扫描控制、准直光源控制、A/D转换控制、环境自适应滤波等技术。2、基于光学超分辨的焦深延长技术。基于有限视场超分辨理论,介绍了位相型光瞳滤波器的焦深延长以及超分辨特性,重点分析了光瞳滤波器结构参数对焦深和系统分辨率的影响,设计了超分辨光电接收系统。3、经纬仪轴系误差高精度建模与补偿技术。介绍了一种全新的高精度经纬仪三轴误差补偿模型,
本书以介绍精确制导武器原理为主,为突出机载应用的特点,重点介绍了一些典型的机载制导弹药的原理。第1章介绍了机载精确制导武器的总体技术,2-8章分别介绍了激光制导、红外制导、电视制导、雷达制导、GPS/INS制导、多模复合制导的工作原理,第9章介绍了部分相关新概念武器。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更新和增加了总体技术的内容,新增了部分相关新概念武器,完善了红外制导和雷达制导技术的内容。本书纵向和横向涉及的军事高技术知识面较广。为了使纵向涉及的各军事高技术领域的内容完整广博,本书分门别类、深入浅出地
本书系统论述坦克驾驶教练车的军事需求、各国坦克驾驶训练模式、坦克驾驶教练总体方案设计以及工程研制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坦克驾驶教练车系统需求;坦克驾驶教练车总体设计;教练指控系统设计;驾驶操作状态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坦克车辆状态信息采集系统设计;教练员座舱设计,包括总体布置、虚拟仪表、驾驶操作以及动作曲线显示与回放等内容。
弹道与轨道理论就是从事弹道导弹和航天器发射、测控与运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航天指挥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本书以航天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重点,以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为基础,以飞行器受力分析为支撑,分别对飞行器的主动段、自由段和返回再入段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性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从实际应用出发,简要介绍了轨道摄动和轨道机动的基本概念。本书比较适合作为航天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作为航天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知识参考书。
本书从战略导弹作战使用的角度出发,对战略导弹控制系统进行了重新界定,并系统阐述了各个子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首先,介绍了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并从总体的角度介绍了战略导弹控制系统设计相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根据功能划分,从控制系统设计的角度出发,依次介绍了战略导弹的8个弹上控制分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相关基本理论。最后,介绍了与弹上控制系统相关的3个功能子系统。
本书从战时火炮备件应急制造的需求出发,以完善火炮典型备件的应急制造理论与应用基础、优化火炮备件应急制造力学性能及特征结构成型质量、提高应急制造速度为目标,在分析应急制造技术基本特性和工艺参数对成型质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火炮装备典型零部件的应急制造及降级度评估方法。基于降级度评估数据,对火炮装备典型零部件的应急制造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从而找到综合权衡力学性能、成型质量、制造速度等目标的最优应急制造策略,为应急制造技术在战场抢修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也为战场抢修领域提供了一条新的
本书系统论述测试性增长试验内涵、研究现状、工作流程和关键技术,重点阐述测试性增长试验建模、测试性增长试验跟踪与预计模型、测试性增长试验评估模型,测试性工程、可靠性工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剩余寿命预测、试验鉴定,并以典型装备为背景,对书中所述技术进行了应用举例,重点剖析了几个经典案例。
本书对武器装备毁伤效能数据工程进行了科普性介绍,内容主要包括武器装备毁伤效能数据工程概述,武器装备毁伤效能数据工程建设途径,建议的武器装备毁伤效能数据工程体系总体框架、系统组成,武器装备毁伤效能数据工程支撑条件,武器装备毁伤效能数据工程知识管理方法,毁伤效能智能化评估与辅助决策方法,部分关键技术等。本书可供相关军事院校和用作学习武器装备毁伤效能数据工程知识的教材,也可作为地方高等院校开展国防知识教育的辅助教材和参考读物,还可供对武器装备毁伤效能数据工程知识感兴趣的军事爱好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