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与纪念馆研究》由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创设,致力于为文博行业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新时期纪念馆优质发展。创刊出版社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主设栏目包括近代历史、英烈往事、文物集藏、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等。内容涵盖历史事件和人物研究、博物馆(纪念馆)发展前沿、文物/遗址/纪念设施的保护与利用、多样化的主题宣教活动等。
值全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之际,本书以曾为中国科教兴国做出卓越贡献的教育家、科学家叶企孙先生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的杰出表现为线索,探索建设一流大学的奥秘;以他曾经在科教兴国中发挥的卓越成效,追溯探寻科教兴国的密码;以几所学校在科学教育中传承叶企孙精神的新探,展现当下如何开展好科学教育,培育科学新人。本书作者的相关研究揭示出科教兴国既需要探新,也需要传承;科教兴国是目标,是途径,更应是行动。希望本书的出版能激发更多的有此兴趣和志向的人在遵循科教兴国的规律、更好地使用科教兴国密码的基础上思考与行
《岑可法传》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记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和科研经历。受到曾经留学法国并获得博士学位的父亲的影响,以及日本侵略者铁蹄之下的颠沛流离的童年,让岑可法从小就树立了科技报国的决心。在半个多世纪的科研和教育生涯中,他带领团队不断攀登科研高峰,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沉甸甸的科技教育硕果,也让自己成了一个具有超常思维和视野的战略科学家。
后世对曹操的评价可谓褒贬不一,他善于用人用兵,也颇有诗书才气,同时阴险狡诈、残忍暴虐,就像一枚拥有正反两面的硬币。在本书中,赵玉平老师用新角度、新解释、新传播方式,从现代管理学、心理学和博弈论的角度,对曹操从不良少年到乱世英雄的成长底层逻辑,及其治世之道做了睿智幽默的回顾、总结与分析。通过客观而辩证的讲析,相信这位一代枭雄能给今天的我们更多人生启示,帮我们更好地自洽,活出不焦虑、不内卷的精彩人生。本书内容基于赵玉平老师多年潜心研究中国传统经典著作,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学相结合,解析生动、叙事流畅
本书以左宗棠治军理政为中心,全面评述了传主的一生事迹,既描述了左宗棠一生功业生平,又对其思想、实践进行了梳理总结,不特为一大史学著作,更是一政治思想著作。
该访谈录是陈子善接受采访、与人对话文字的结集,从另一侧面展示他的文学史观。
本书从“小米汽车上市”入手,详细描述了雷军的人生轨迹。从他早期的求学、创业经历,到在金山软件的职场变迁,再到成功投资多个项目,并最终创立小米科技,将其发展成全球知名科技品牌、蕞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客观地透过雷军的创业经历、管理哲学等,分析、解读了雷军“顺势而为”的经营理念与人生智慧。
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雷军个人成长与奋斗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创业者升级蜕变、一往无前的励志之作,对于年轻人的学习、成长、创业与追求成功:都具有针对性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为先生立传,意在同行。本书精选了曾经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习、工作过并且在各自领域对中国革命建设有重大影响力的三十六位著名学者,范围包括思想政治、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物理、数学、建筑、地质、逻辑等学科领域,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少年教育、思想成长、研究领域、学术成就、家庭生活等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简要介绍。为了提升本书读者的阅读感受,作者在人物与历史事件的描写过程中,进行了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丰富了读者的阅读内容。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突出了历史性、知识性、文学性与趣味性的
“81192 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 2001年4月1日,年仅33岁的海军飞行员王伟在执行对美国军用侦查机跟踪监视飞行任务时,壮烈牺牲,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王伟烈士的成长、成才历程,展示了一名共产主义理想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践行者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勾勒出王伟烈士忠诚、坚毅、果敢、无畏、奉献的当代铁血军人形象。 本书首次公开了王伟夫妇的 50 封家书、若干珍贵照片及 15 封群众来信图文并茂,通过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内容,彰显了王伟烈
俞大猷(1503-1580),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本书为抗倭名将俞大猷传记小说作品,以俞大猷一生的抗倭轨迹为主线,全景式展现那些荡气回肠的抗倭故事,谱写了一首首抗倭英雄曲。既有以俞大猷、戚继光为代表的抗倭将领忍辱负重、奋勇杀敌、斗智斗勇,在战争史中留下许多经典战役,也有以夏言、徐阶为代表正直之臣冒着巨大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