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时空测量工具的研究,探讨秦汉时代的时空观念。为了确定时间与空间,古人发明了多种测量工具,包括规矩、准绳,以及圭表、浑仪、漏刻,等等。进入战国秦汉时期以后,这些仪器的设计和制作逐渐成熟,除了部分仪器仍然具有神秘功能之外,其他多数仪器已逐渐走向实用,在历法修订等领域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有赖于时空测量工具的发展,人们思想中的理性因素逐渐加强,而其深远之影响,显然又不仅仅在时间和空间观念方面。
能够进行自主的选择,这是人不同于其他存在的一个显著特征,人类学意义的人的自由,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指选择的自由,而选择本质上就是价值选择,是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评价进行的选择。 价值论研究本质上属于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相对于我们以往的哲学理论主要建立在科学认知或知识论基础上来说,价值论研究为我们打开了观察世界理解问题的另一个窗口,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思维空间,使我们的哲学理论更能体现、更能发挥其作为方法论智慧的功能。
对于胡塞尔及其现象学传统来说,“亲熟”和“陌生”这对概念既是方法概念,也是主题概念。从方法上看,现象学的方法就是使亲熟之物陌生化。通过陌生化的手段彰显那些我们日用而不自知的亲熟之物,这是现象学家擅长的研究策略。从主题上看,一方面,“陌生”标识了“非我”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群,“陌生”概念指示出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现象学;另一方面,现象学家通常将自身意识理解为主体与自身的亲熟。基于此,本书分为四篇:方法篇、亲熟篇、陌生篇和结语篇,分别处理现象学的方法、自身意识及其相关问题、陌生意识及其相关问
每个人对自我的概念都很熟悉,却难以明确地定义和理解它。自我领域的先驱研究者罗伊·F。鲍迈斯特博士在本书中综合了大量的知识,提供了人类自我的全景——它是如何发展和运作的,它为什么存在,以及它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儿童如何发展出稳定的自我?什么是自尊?如何构建自我知识?我们如何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如何自我呈现?在28个简明的章节中,鲍迈斯特博士以清晰和富有洞察力的文字解释了复杂的概念,揭示了自我在使个人和文化蓬勃发展方面所发挥的核心作用,既能帮助心理学专业读者了解自我
《马克思价值理论研究》第1版于1923年出版,此后又推出了三个版本。本书分为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两个部分。鲁宾认为政治经济学并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物质技术方面,而是研究它的社会形式,也就是构成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生产关系总和。生产的技术条件只是作为假设包含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之内。鲁宾较早地强调了黑格尔辩证法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影响。在社会生产中,一方面,物的社会形式被看作是人们之间生产关系的结果,另一方面,同样的这些生产关系又建立在具有特殊社会形式的物
马克思对财富问题的关注贯通着浓厚的道德情怀,彰显了增进人民幸福的伦理光芒。本书以马克思财富伦理思想为研究对象,充分应用语义阐释、情景回顾与文本研读法深入研究了增进人民幸福是推动马克思财富伦理思想形成、发展的根本动因,扬弃财富异化、增进人民幸福是马克思财富伦理思想的根本主题,保障人民共享(享用)生活资料,共享(享受)生产劳动,共享(享有)生产资料是增进人民幸福的根本途径。
《时空论》提出了“时空论”的思想和方法体系。全书包括三部分,共16章:第一部分阐述了时空论的基本思想,即人的思维和行动的有效性(效能)取决于其所持有的时空观念和拥有的时空资源,并提出了若干重要概念及其运用;第二部分阐述了时空论在领导和管理领域的应用,即领导和管理的时空理论和方法;第三部分阐述了时空论在个人成长和组织发展领域的应用,包括人的有限理性、领导者的智慧发展、组织学习、组织的智慧发展、组织博弈、组织发展的时空轨迹等。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和积累的成果,适合高校各专业的师生、各行各业的人
本书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研究当代现实问题,全书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出发,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对全媒体时代的精神生产活动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揭示其背后的数字化特征,阐明其在当今时代主流话语建构上的重要作用。
本书的写作思路是以马克思主体解放理论观照哈特和奈格里主体重塑理论。哈特和奈格里是师生与合作者的关系,两人同属于当代西方左翼,他们的理论关切正是重释马克思主体解放理论。马克思主体解放理论存在一般物质生产逻辑与资本生产逻辑两条线索,唯有超越资本生产逻辑才能实现主体彻底解放。本书将哈特和奈格里主体重塑理论置于马克思的视角之下,认为哈特和奈格里主体重塑理论停留在一般物质生产逻辑层面,而没能达到马克思主体解放理论之资本生产逻辑层级。鉴于此,当代西方左翼部分学者已将理论视线转向中国,从群众路线理论
《价值论研究》是由上海大学价值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价值论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编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和西方价值论研究的经典和当代前沿价值问题研究,包括中西方价值哲学理论研究、核心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研究、当代其他热点价值论问题研究等,集中反映价值论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推动中国价值论研究发展进程、促进中国价值哲学界与海内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辑分为名家访谈、价值论主要著作巡礼、价值论基础理论研究、评价论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文化与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