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19世纪的生物进化学说所奠定的新的宇宙与人的观念,构成了今天对宇宙与人的认知基础。而宇宙与人观念的新旧变迁又引动了包括宗教、伦理、美学、社会政治学说等诸领域的思想震荡、观念协商或革命。本书以近代中国的大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之思想经历为轴心,来辐射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跨越大西洋、太平洋的英语、日语、中文三个文化圈,涉及英、美、日、中四国,围绕革新中的宇宙与人的观念所牵动的宗教、伦理、社会政治学说、美学诸领域之思潮跌宕和交互影响。这是一部流动的人类精神的史
本书为章太炎嫡孙章念驰先生有关其祖父晚年经历与学术的一部新著,详细阐述了北上见张、吴中讲学、迁居苏州、讲学办刊、晚年生活,章太炎与抗战、晚年学术、身后哀荣、晚年评价等九个方面。学界多关注中年以前尤其是辛亥革命之前的章太炎,而对于晚年章太炎了解不足。本书以1932年至其去世作为章太炎的晚年,结合章氏弟子的记录和作者家中留存的记忆,较为全面地记述了章太炎的晚年,弥补了章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也为人们进一步研究章太炎的晚年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梁启超一生笔耕不辍,且著述宏富,总计达1400万字,内容广涉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有人曾做过统计,从梁启超21岁开始写作时算起,他每年平均的写作量达39万字,实在令人惊叹。虽然他有时也会因为研究体系的构架过于庞大而精力不济,导致有些著述不免失之粗疏,但从整体上看,他的许多著作仍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尤其是他晚年写下的《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著作,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我们编选的这本《梁启超经典文存》,是从梁启
本书以康有为今文经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将康有为重新诠释经学的思想与实践置于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语境之中,以《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康有为今文经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学术渊源、以“三世说”和“托古改制”为核心的经学理论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政治变革理论,尝试还原出康有为今文经学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变局中的意义与价值,有助于深化对康有为思想的研究,为进一步理解近代今文经学独特的思想特质和内在的演化逻辑提供一个可行视角。
本书是《岭南学术思想丛书》的一种,论述近代启蒙先锋康梁学派的学术思想、社会活动,以康有为为主,以流亡前梁启超等康门弟子为辅,勾勒出康梁学派的流变图景,进而论述康梁学派学术思想中的问题及可能具有的理论意义。
洪治纲,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院长,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以发动戊戌变法运动闻名于世的康有为,不仅是一位清末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杰出领袖和保皇派首领,还是一位卓越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开一代文风的文学家,以及著名的国学大师。从晚清到民国,自国内至海外,康有为始终笔耕不辍,“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终其一生,留下了千余万字的著述,显示出贯通古今、衣披万世的博大抱负。此外,在文学上,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且文风汪洋恣肆、骈散不拘,开晚清“文界革命”之先河。我
本书力图把握康有为充满张力的著述,从其政教观念入手,勾勒出康有为思想发展及其内在结构的整体面貌。在此基础上,将大同立教政教分离这类关键问题放在晚清民初政治大变的脉络之中,乃至放在晚明以来思想变迁的脉络之中,发掘各种被遮蔽的历史关联,分析康有为或相关思想家当时看法的理论含义
本书从方法论关键词、节点问题新探、研究个案举隅三个方面呈现作者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基本议题的多年思考,涉及历史学如何求真、中国近代转型怎样考察,中国近代思想文化演进的脉络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