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横、纵两个维度透视康有为的经学革新。横向维度上,以历时性的方式,对康氏经学革新的背景、动因、目标、过程、措施与结果进行充分揭示;纵向维度上,通过对比康有为经学与传统经学的差异与共性,把握康氏经学的革命性所在。本书从重建经学的普遍主义为视角出发,以康有为的经学作为研究主体,将康有为的经学革新置于经学史与时代问题的双重脉络之中,从经学的性质、功用、历史变迁及其所遭遇的问题着手,认识康有为经学改革的价值与意义、问题与局限,力图对康有为一生学术进行贯通性、整体性的理解,尤其是对康有为学术
钱玄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推行新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讨论钱玄同如何利用中国传统学问中的经学、小学资源来建设五四思想革命、文学革命、汉字革命,整体性地展示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独立、独特的历史作用,并呈现新文学、新文化变革中的传统内援力量。
本书为作者硕士学位论文。作为戊戌启蒙思想家当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康有为的平等思想、孔教思想,以及其在戊戌时期所提出的诸多变法策略,前人都已经有过颇多的著述。然而,对于康有为三世进化的变法理论,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虚君共和的改革策略,学界却少有涉及。本文以康有为的变法理论当中所提及的三世进化论为考察线索,通过概念分析和文本细读等方法,结合当时康有为所面对的中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复杂的社会结构,就康有为思想当中的三世进化及其虚君共和的变法策略等议题进行梳理、诠释。
《简读魏源》一书讲述了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的生平经历以及他思想学术的深远影响。重点再现了一个乡下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最终成了思想巨人的一生;还分析了《圣武记》《海国图志》等著作对中国思想深远的影响,以及他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启蒙性。
本书稿共分为八个章节,详细介绍和阐述了严复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邃的思想观点。全文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讲述了严复的家庭环境、人际关系、事业起伏等与严复人生密接相关的人和事,并从严复个人的角度呈现时代的变迁
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19世纪的生物进化学说所奠定的新的宇宙与人的观念,构成了今天对宇宙与人的认知基础。而宇宙与人观念的新旧变迁又引动了包括宗教、伦理、美学、社会政治学说等诸领域的思想震荡、观念协商或革命。本书以近代中国的大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之思想经历为轴心,来辐射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跨越大西洋、太平洋的英语、日语、中文三个文化圈,涉及英、美、日、中四国,围绕革新中的宇宙与人的观念所牵动的宗教、伦理、社会政治学说、美学诸领域之思潮跌宕和交互影响。这是一部流动的人类精神的史
本书为章太炎嫡孙章念驰先生有关其祖父晚年经历与学术的一部新著,详细阐述了北上见张、吴中讲学、迁居苏州、讲学办刊、晚年生活,章太炎与抗战、晚年学术、身后哀荣、晚年评价等九个方面。学界多关注中年以前尤其是辛亥革命之前的章太炎,而对于晚年章太炎了解不足。本书以1932年至其去世作为章太炎的晚年,结合章氏弟子的记录和作者家中留存的记忆,较为全面地记述了章太炎的晚年,弥补了章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也为人们进一步研究章太炎的晚年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本书系统梳理了严复在近现代伦理转型中的具体贡献,包括“天演”“国群”“民族自由”等理念激发的中国近现代新伦理思想。通过“严复伦理思想的时代特征”“天演论:新伦理建构的基石”“自强保种:近代‘民族’观念下的伦理转型”“自由:近代伦理的核心价值”“个体自由与民族解放的伦理抉择”等章节的论述,认为严复从中国近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推动了中国近代伦理的转型,成为中国新伦理的基石,调和了民族独立与个体自由伦理观念之间的矛盾,审时度势地提出“国群自由”优先,以实现国家富强为最高伦理目标。
本书从方法论关键词、节点问题新探、研究个案举隅三个方面呈现作者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基本议题的多年思考,涉及历史学如何求真、中国近代转型怎样考察,中国近代思想文化演进的脉络等问题。
《康有为国学人物研究》是一部以国学人物为视域对康有为的国学思想进行研究的学术著作。全书共二十章,首尾两章从整体上解读、诠释康有为国学人物研究的缘起、宗旨、地位和价值,中间十八章依据康有为的思想逻辑从个案与比较两个维度展示康有为的国学人物研究。大致说来,第一章、第二十章侧重整日把握和宏观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康有为的国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至第十九章侧重人物解读和具体研究,其中的不少人物以及比较如杨朱、列子、刘歆、陆九渊与王守仁、孔子与释迦等极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