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解读了美国是如何向世界强行推行自由民主等观念及其表现出的各种优越感的。美国在建立后,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扩张,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本书深刻理性系统地评判了美国是如何对世界进行霸权渗透的。美国非常迷信自己的优越与进步,霸道地对待敌人和盟友,不断向全世界推销普世价值,翻新各种版本的美国故事,并传播布道各种迷思。苏联解体后,美国相信自己站到了历史的顶峰,将在新自由主义的旗帜下统治全世界,基于其意识形态和利益格局构建新的国际规则,并用新的战略、新的故事遏制中国,预言历史的终结已经到
本书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政治认同为理论分析视角,使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政治认同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治认同保障国家安全的历史经验,为从政治认同维度实现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提供了新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建议。
由于中国治理规模的庞大以及社会现实的高度复杂性和异质性,决策者很难通过制定一套细致周密的政策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为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中央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通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这也使地方政策执行效果千差万别。影响政策执行绩效的机制为何?究竟是执行主体所具有的资源禀赋,还是其所处的组织与社会环境更能影响地方政府政
国家治理转型是国家强制性权力向国家基础性权力过渡的过程,但国家基础性权力的提升需要以发育成熟的基层社会(村民社会)为基础。如果缺乏具有自治能力的基层组织为依托,国家基础性权力会重新寻求国家强制性权力的嵌入,从而造成国家治理能力转型的困境。要化解项目治村的实践困境,核心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关键是充实国家基础性权力建设的社会基础,根本路径是构建具有自主与自治能力的现代村民社会。国家基础性权力视角下的村民社会建设,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合理确定村民自治单元,二是培育现代化的村民自治精神,
本书基于政治认同的学术史回顾以及媒介化社会青年政治认同的意义和现实需求,考察中国语境下网络政治传播场域中的青年政治认同培育机制。通过调查实验和控制实验,揭示了网络政治传播影响青年政治认同的主要机制,即一方面通过信息传播塑造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为青年政治认同的生成奠定认知和情感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互动参与孕育积极的公民精神,在赋权参与中促进青年主动的建构性认同;在此基础上,借助生态发展理论和网络政治传播场域概念,将网络政治传播看成一个由各种传播关系交织而成的空间,区分不同层次的网络生态环
本书为知名时事评论员、《中国青年报》编委曹林近两年的时评文章精选集,是《时评中国》系列的第4本。 《时评中国》系列前3本,通过作者资源和出版社的有效营销,目前总印数为25W+。本书的出版将会继续受到市场的积极关注,同时可通过电商组套等形式,有效带动前3本的销量。 《时评中国》系列因其着眼于对时事的关注,以及对评论写作思维的启发,有助于养成中学生对时事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时政视野,激发他们对时评写作的热情,契合高考语文时政类阅读与评论写作的命题方向,受到中学生读者群体及中学语文教师、学生家长的广
本书为以下项目的结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家庭政策建构的伦理维度研究”(16BZX104)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湖湘家风家训传承和培育研究”(19JD45) 资助成果。 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期,家庭所面临的问题与西方家庭政策改革的时代背景有相似之处。婚姻的稳定性下降,生育率持续低迷,人口老龄化加速,家庭规模缩小,老人赡养和儿童抚育问题突出,“两性养家模式”下男女两性工作与家庭的平衡问题凸显。这些都亟需家庭政策的积极应对和介入。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家庭政策还无法适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本书由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著,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六个方面用37篇文章进行深刻、全面、准确解读,具体包括总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等。这些评论文章内容精辟、解读到位、通俗易懂,属于时政类的通俗读
《城门内的外国人:北京使馆区》是美国人迈克尔·J·莫石和奕瓦娜·莫苇芝的著作,曾先后出版过两次英文版,影响较大,为关于北京使馆区的重要著作。中译本为叶凤美先生翻译。全书主要针对北京使馆区1900年至20世纪这一阶段的历史进行梳理,配有大量精美的历史图片。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描述了北京使馆区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其中对1900年义和团围攻使馆区的故事有大量描写,极具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