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总报告和分报告,总报告从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定量评价,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态势(2022—2024)、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及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及2035目标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方法。分报告从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出发,对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以及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进行了理论阐释与测度研究。
本书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指标体系,持续发布中国式现代化年度发展指数和研究热点,全面研究市域中国式现代化总体情况,深度分析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发展特征和地区差异;聚焦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系统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案例研究,持续关注各地中国式现代化典型案例,及时总结经验模式和发展规律,积极为中央和地方提供决策咨询。
本书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问题和价值选择为研究对象,阐释中国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价值理念、价值基础以及实现价值目标的路径;从历史与现实、科学与价值、民族与世界的关系等角度去解读中国现代化的价值维度或价值意蕴,阐释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基础。本书考察了中国现代化的缘起和对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分析了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目标、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路径、国家治理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民族利益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关系等问题。
现代化既是一个世界现象,也是一种文明进步,还是一个发展目标。过去两百多年来,现代化成为西方发展经验的总结,西方现代化似乎成为唯一可以模仿的样本。今天的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人口数量众多、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已经走出一条通往现代化的全新道路,并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本书立足于政治经济学,从多个维度全方位系统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展示了现代化的中国故事。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根本的精神内核,承载着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领域的核心追求,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中轴”和“稳定器”的作用。本书以“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与梦想”为主线,从价值内涵、发展历程、精神意蕴、实践路径等维度出发,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们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在复兴之路上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价值牵引力、凝聚力和向心
中国式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经验和资源。本书包括九章。前五章着重阐发基础性的理论问题,包括社会治理的基本概念、内容主题、本质要求、历史脉络、道路选择、工作路径,等等。后四章选取当前中国社会治理中的四个重大问题,即信访、群体性事件、社区建设和大数据应用进行专题研究。不过,这些问题虽然都是现实问题,但本书仍然避免简单的所谓对策研究,而从理论和历史两个方面进行尽可能深入的阐述。
本书分为“总论+分论”两个板块,共十三章。第一章“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指针”为总论,主要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形成背景、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第二章至第十三章为分论,主要涉及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统一战线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问题、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发挥港澳台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发展成果。然而,很多人对改革开放的历史缺乏全面认识,尤其是青年群体。本书以“改革开放史”课程基础,收录了数十篇新时代青年对该课程的理解以及对改革开放史整体认识的相关论文。全书内容包括“概述+八个专题”。概述部分有2篇论文,均为一线青年教师所写,反映了青年教师对“改革开放史”课程教学的思考和改革开放的整体理解。专题部分大致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框架,设置了八个专题:经济发展(12篇)、家乡发展(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集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上海的早期传播”问题,在梳理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实践进程的基础上,整体考察了传播主体、传播载体、传播途径以及传播内容,从而就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特征、影响、地位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学理阐述。本书立体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早期传播的历史图景,是将传播学理论运用到五四时期思想史研究的积极尝试。
人类文明自15世纪至20世纪的五百年间,发生了一场剧变,从而彻底地改变了它过去两三千年来的面貌,其结果就是所谓现代世界之诞生。这过程之整体,因而也就笼统地称为现代化。本书即以现代化研究为核心,以不同文明的现代化蜕变之历史考察与比较为主题,重点涉及中国和欧洲的比较,特别是五四运动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作者在分析历史时坚持以下观念:首先,着重历史事实本身的考察,而非依据某些预设理论框架或者统计数字来解释历史发展。其次,侧重不同文明、国家之间的比较,试图了解其现代化蜕变轨迹之异同。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