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为论》获评2021年《法治周末》十大法治图书,位居中国知网“高被引图书TOP 1%(2019-2023)”榜单法学专著第13名,奠定了其在法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本书源自《法律行为论》读书会的精彩研讨,由作者及其研究生以柏拉图式的对话模式,围绕书中的核心内容展开探讨。读书会通过提问、辩论、总结的方式层层推进,使书中的理论得到更细致的解读与检验,帮助读者更透彻地理解民法理论及其逻辑体系。 本书按照《法律行为论》的篇章结构设置讨论主题,以“问答会”形式呈现师生间的思维碰撞和学术交流。每一轮讨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手册之一种。本书从近半个世纪我国法理学界集中关注的研究领域中提炼出能够显示我国法学理论研究特色的主题,汇集每个主题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系统地归纳和总结。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国法理学的历史进程,了解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制约我们思考的问题意识及其由来,进而深入理解每一个今天看来似乎平常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法学常识的观点的内在复杂性,又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挖掘在我国自己的语境下思考和解决中国法理学问题
《古代法律文化史》是法律文化史丛书中的一本,丛书展示了文化的案例研究,强调特定的人造物如何表达和探索它们所属时代的关键法律问题,以及必然会涉及的关键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本书利用古老的法律文本以及雕塑、建筑等非文本形式揭示了从古代近东城市亚述、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到古代以色列,从古希腊到古罗马等古代社会多样、丰富的法律传统。它以丰富的文本和视觉资料为基础,介绍了这一历史阶段关于正义、宪法、法典、协议、论点、财产和占有、不法行为和法律职业等主题的重要法律文化研究。
面对全球性的战争、饥荒、贫困和不正义侵害,罗尔斯在《万民法》中突破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以人民这个道德概念而非传统国家为关注点,通过契约主义程序把自由主义的域内正义原则扩展至全球万民社会,并制定了作为人民间彼此相处及全球公共讨论的公共准则的万民法八原则。
本书原作是众多知名学者以简短篇幅讨论学科前沿议题、彼此争鸣的“基本原理丛书——法哲学”(Cambridge Elements Series—Elements in Philosophy of Law)中的一部。本书运用社会学经典理论与经验素材批判性考察了分析法哲学家围绕“法律是什么”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命题,内容涵盖法律的人造物理论、法律的社会建构理论、法律功能与法律性质、法律体系与生活的脱嵌、法律的指引功能以及社会实效命题等英美法哲学中一系列经典与前沿主张。本书试图表明:有关法律的哲学分析和
本书是关于普通法中法律推理的一本百科全书式的极简小册子。在极短的篇幅内,国际卓越合同法、公司法、法学理论家梅尔文·A.艾森伯格教授对法律推理的几乎所有核心问题都进行了全景式阐释和分析。 具体而言,普通法上的法律推理的本质是什么呢?答案是基于规则的推理而非基于类比的推理。什么是普通法上的先例呢?先例是指由上级法院或者审理法院自身裁判的先前案例,当法院裁判一个由先例建立的规则规范的案件时,审理法院必须适用该规则。什么是先例建立的规则呢?答案是法院表述的可以规范当前案件的规则。法律推理是价值无涉的吗?
法律的自治不应该仅仅是对实在法的片面追求和机械贯彻,要保持法律的品质和精神,必须融入伦理道德的要素。一种适切的法律自治应是在注重实在法范畴的同时 , 对伦理道德给予适度的吸纳。 本集刊定位在法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上,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希望开拓一片法学家与伦理学家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构筑一个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识的思想论坛。
《正义的刻度》是一部法律经济学通识类作品。 经济学追求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现效用较优配置,而法律是追求公平正义。但一个案件,不同角色的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立场。那么,立场不同,如何来作评价和取舍?哪一方的公平正义才更“公平正义”? 实际上,不同的方案选择,涉及不同的制度安排。如何评价与选择,需要一把“尺”。但公平正义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价值追求,很难有确切的“刻度”。此时,对“效用”的比较和选择,可能是一把可供借鉴的“尺子”。 “正义的刻度”,顾名思义,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是有衡量“刻度”的,而
国家治理是古今中外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议题。中世纪时期地中海世界的拜占庭帝国在国家治理中投入了极大的财力、物力与精力,从而在内忧外患的千年内保持其历史、文化和法治传统的延续、发展和创新,并启蒙了周边新生族群和国家,惠泽后世。拜占庭的国家治理以法律为其核心要素,以强大的国家机器维系并保证了其法律传统在国家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能行之有效,并保持强大的威慑力。东北师范大学拜占庭学研究团队,经过十余年的合作,对6-10世纪拜占庭重要的立法文献做了初步的整理、评注与研究,并通过对立法文献的深入分
拜占庭帝国作为罗马帝国的延续,不仅在疆域上囊括了帝国东部大部分领土,在政治和法制上也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其政治模式和法律制度。因此,法在拜占庭帝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各朝皇帝均积极致力于法律编纂活动,如《狄奥多西法典》和《民法大全》构成了罗马帝国晚期(早期拜占庭帝国)向中世纪拜占庭帝国转型阶段的重要成果。伊苏里亚王朝《法律选编》的主要来源是《民法大全》,但仅保留了古典立法传统这一躯壳,其实质已经被拜占庭学者所认为的决定拜占庭发展的三要素罗马的政治观念、希腊的文化和基督教的信仰所取代。因此,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