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是一个极具科学性和现实性的学科范畴。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经济本体论”“经济认识论”“经济方法论”“经济价值论”的总体性遵循。作为具有哲学新高度的经济学思想创新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思想是解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奇迹,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厚底蕴,勾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经济哲学思想创新,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话语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
本书分三辑,收录了《中西方传统经济思想的理论成就与启示》《先秦与古希腊经济思想的比较》《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及其演变》《历史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方法论的“范式”之争》《道家与范缜》《试论顾宪成融合朱陆两派及其意义》等文章。
本书提出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立场概念、价值立场出场方式概念,辨析了马克思价值立场与西方批判理论家价值立场的关系,揭示了马克思价值立场的理论意义。就方法的创新程度而言,主要体现在尝试突破二元分立的认识模式探讨马克思价值立场与资本主义异化现实、马克思价值立场与资本主义经济学之间的关系。较为系统全面地梳理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立场。具体从其现实背景、理论前提、呈现方式、理论意义等方面做了探讨。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用数例等形式阐述了多种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本书以数学公式、数学模型、表格和图形的形式,表示《资本论》第一卷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同时,由于《资本论》是一个结构完整和逻辑严谨的理论体系,不是简单的数理分析。其中,既有数量关系,也有逻辑关系;既有数理逻辑关系,也有其他形式逻辑关系,更有反映历史发展过程的辩证逻辑关系。这些复杂的系统的关系,不能全部用数学公式或数学模型的形式准确地表示,因此,本书也对经济变量的质的关系进行简要的考察、分析和阐述。
本书分三篇,分别是早期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实践,每篇包括两章,分别论述了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开端:柏拉图的《理想国》、空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百年实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百年思想。
《回到原生态——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当代阐释》一书共有七部分构成,试图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论说马克思经济哲学这一提法指称的具体性内容。作者认为,马克思经济哲学具有相对独立和固定的研究对象,完全可以作为边缘性交叉性学科而存在。它与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间具有内在必然的联系,又以独具特色的内容表示自己的存在。
全面把握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是全面理解19世纪40年代及之后的40年间马克思实现的经济学科学革命意义的基点,是认识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现的科学精神的基础,也是现时代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者,马克思经济思想或称作马克思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渊源。这里提出“马克思经济学”的概念,是为了区别于后来建立在马克思经济思想基础上的、由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书通过对马克思著作中有关政治经济学基本
资本主义的历史长期以来都被视作是一系列危机以各种形式重复上演:就业危机、资源危机以及金融危机。本书为解释马克思的危机理论提供了一个总体框架,展示了如何运用马克思的辩证法去严格分析各种资本要素,进而揭示未来注定会发生的经济危机与这些要素之间所存在的精确关系,反映了政治经济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矛盾。总的来说,作者认为只要金融结构会导致周期性崩溃,马克思关于这一主题所写的文章就始终能作为分析政治经济动态的重要思想源泉。 只要世界持续处于循环往复的经济危机之中,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就将受到重视。主
本书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入研究社会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深刻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及其内在矛盾,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我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经济学理论素养和研究水平,科学认识当今世界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