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分配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为基础,从收入和支出尝试构建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再分配的理论框架,并利用此框架对美国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意在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剩余价值再分配的二重性,其表现为公共性的同时又难以超越为资本积累服务的本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只是剩余价值的分配规律,对剩余价值的再分配问题还未展开研究。关于剩余价值的再分配关系,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将与其相关的范畴税、国债、公共信用等归纳为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
本书涵盖的内容包括里根时代的经济政策到2008年经济危机的发生,以及之后近10年对美国社会的影响。直接批评了解除管制、对富人减税等经济政策,他认为,正是这些政策,让这个国家赖以自傲的美国梦成为普通人遥不可及的幻想。
本书从近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中收获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见解,并借此揭示了从牛顿物理学中借鉴的所谓正统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在解释和预测近期经济史上的灾难性事件方面的缺陷。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去理解美国财政政策如何导致史无前例的大财团资产管理资本主义的兴起——这造成了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及之后西方发达世界长达十年的经济停滞,同时,全球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鸿沟被急剧拉大。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扼杀金融化,反而加速了它。经济的金融化带来了一系列重大挑战。全球经济生态系统高度相互连接,不确定性极高,难以置
数字平台如何实现对用户与生产厂家的双向控制?数据如何被资本攫取、占有与利用?数字技术的全面围困、内在渗透对当代的主体观念造成了何种冲击?基于数字媒介的联结互通图景,世界本身的结构又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变化?数字社会带来的,究竟是新的繁荣,还是一片焦土?在这样一片荒凉之中,是否还有什么能成为解救的良药、打捞希望的舟渡?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经济……万能的数字技术在资本的加持下,已全面植入人们的生活,影响着群体的
本书主要阐述了如何看待有关不平等测度的概念框架及实践层面上的测度问题,还对从哲学假设、经济内容和统计要求等角度来测度经济不平等的其他方法进行了评价。这是一本在讨论“不平等问题”时不可不读之书。在全球经济发展愈发两级分化导致人类的文明及进步遭遇种种考验的今天,阿马蒂亚•森有关“不平等”方面的权威声音仍旧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不平等思想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复杂的。 不平等思想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复杂的。它引发了众多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的关注。阿马蒂亚&
临界变革理论是近年来对于社会网络和行为科学的开创性研究结晶,探讨了一系列商业和文化创新风靡的真正成因:当接纳创新的边缘网络群体超过社群人口的25%时,既定规范才会发生改变,这就是所谓的临界变革效应。—关于创新传播,畅销书作者们描绘了一番令人信服的图景:“影响力为王”“黏着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但问题在于,他们描述的更多是一个简单信息传播的世界。观念与行为不像信息那般简单地在人际扩散,其传播模型属于复杂传播。当涉及复杂传播时,简单传播策略就会失效。例如需要学习的新型科学技术、需要冒险
《先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论》是李达任教湖南大学,教授经济学、法学时所编著的讲义,于1948年1月出版,由生活书店发行。该书研究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揭示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社会演进中的基础地位。该书是国内最早将前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系统研究并予以体系化的著作,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皆有重要的典范意义,在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领域均有深远影响。本次采用影印出版。
本书收录了《福克斯的马克思主义数字劳动批判理论探析》《论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的劳资关系》《平台资本主义技术逻辑的政治叙事》《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主体性过剩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等共15篇文章,从不同视角、维度和路径对数字资本主义展开了讨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对现实问题的强大解释力和深刻洞察力,呈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探讨、研究数字资本主义的最新成果,能够为今后学界继续推进对数字资本主义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借鉴。
本书研究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环境下, 消费者延迟购买对企业动态定价决策以及收益。本书首先对动态定价和消费者策略行为的理论进行了阐述, 然后运用博弈论与动态优化的理论方法, 构建各种模型并进行求解。本书运用博弈论与动态优化的理论与方法, 在决策模型中考虑消费者延迟购买对定价决策的影响, 分别从给定产能的服务提供商动态定价和未给定库存的零售商动态定价这两个维度出发, 引入可召回、差价补偿和快速补货等缓解机制, 对基于消费者延迟购买的动态定价及缓解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因此研究得出的结论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