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国际分工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增加值贸易理论,详细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中的发展现状及前景,阐述了区域价值链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机制和攀升路径,并进行实证、提出对策建议。
本书通过山东省对韩国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前景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对双方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内容包括:国际经贸合作环境新特点;国际贸易与投资相关理论回顾;山东省对韩国贸易现状;山东省与韩国贸易的依赖性与竞争性;山东省对韩国出口贸易中的经济因素;山东省对韩国出口贸易中的金融因素;山东省对韩国出口贸易中的文化因素;山东省对韩国出口贸易中的经贸合作协议;山东省对韩国出口贸易中的重大突发事件;推动山东对韩国贸易发展的策略。
1972年,与欧亚大陆上的许多地方一样,苏联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小麦收成损失严重,粮食问题迫在眉睫。按照美国一贯的“粮食战略”,此时正是漫天要价的时候,苏联要想填上巨大的粮食缺口,必然要付出巨大代价。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此时如坐针毡的不是勃列日涅夫,而是白宫里的尼克松。 原来,苏联对歉收早有预料,在产量公布之前,佯装丰收,骗过了美国专门派去的调查员,最终以极低的价格买走美国三分之一的存粮,美国因此少赚30亿美元。更糟糕的是,美国粮食库存严重下降,粮价暴涨,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粮食短缺现象。
“大航海”使得洲际远洋通道建立起来,人类的直接交往也从过去的国别、地区之间扩展到大洲乃至全球。航路更是商路,货品流通及其兴废的背后是信息、观念、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本书立足于16世纪至19世纪前期中国与海外大宗外贸商品的更新换代,讲述舶来舶去品的涨落兴替,尤为注重研究一件件“具世界意义”的货品的流通,通过对丝绸、棉花、茶叶、花旗参、檀木、皮毛、鸦片等大宗货品易代的考察,不同地区之间的文明形态转进得以次第呈现。
本书系统、科学地测算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情况,评估了双方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探索了双方如何以共赢之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本书综合运用投入产出模型、量化贸易模型、计量经济模型及扩展天际图等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方法参考。本书的研究结论为中国和东盟地区的未来贸易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本书基于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 以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演进历史节点的对比分析为脉络, 从贸易网络、贸易规模、区域结构3个维度解构中国农产品贸易演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首先, 梳理中国农产品贸易动态演化的历程,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测度中国农产品贸易规模、贸易区域结构的阶段性差异和时变性特征。其次,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 从“整体-区域-个体”三个方面分析网络特征, 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在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迁。
中国“大河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叙事需要得到补充,海洋史是此类补充中的一个重要角度。海上航线编织成的网络可以成为人们认识“传统中国”的新视角;海关则是这一网络的关键节点,既吞吐货物,也塑造社会。 烟台是近代中国北方重要的贸易口岸,1861~1898年,烟台东海关是山东唯一的通商口岸,见证了北方中国的一隅在清末民初逐步被纳入全球化的历史。东海关档案清晰地记录了这一历史过程,其中又以贸易报告最为重要——不仅是贸易的晴雨表,还记载了环境物产、社会风貌、商业情报、政治事件及相关影响。这些贸易报
本年度“广东外经贸蓝皮书”回顾了2022年广东外经贸发展情况,从宏观和区域层面探讨了广东外经贸发展态势,并关注到服务贸易与数字贸易的蓬勃发展。全书分为总报告、宏观篇、区域篇、服务贸易与数字贸易篇和专题篇五个部分。总报告介绍了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2022年广东外经贸发展的成绩,初步预判了2023年广东外贸发展情况,并提出了促进广东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宏观篇和区域篇中,探讨了广东利用外资的情况、问题和对策,分析了广东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东莞外贸以及广东和越南的经贸合作,并规范和实
百年变局下,贸易摩擦及人民币汇率失衡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并将常态化地影响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在我国“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及“六稳六保”的背景下,研究贸易摩擦及人民币汇率失衡对我国进出口行业影响的异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分析了贸易摩擦及汇率失衡双因素对进出口行业影响的异质性,对不同行业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并结合金融市场相关理论,提出均衡汇率管理、外贸发展以及行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对策建议,对相关涉外企业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本书聚焦于比较为此前学者所忽略的区域性战时“繁荣“问题, 探讨 1937-1945年之抗日战争对区域经济贸易及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影响。研究以被誉为战时“东南唯一口岸”以及重庆国民政府“输血线重要据点“的温州为中心。“战时繁荣”则是本成果讨论之核心线索, 以此作者将贸易发展、统制政策、工业替代以及社会影响等贯穿起来进行整体性的分析。使读者对战时中国之复杂历史有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