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革命:中国学术原创的未来》是朱国华最新论文集,共分为三个部分,上编为文艺学反思,中篇论述审美经验的诗学测绘,下编包含三小节访谈,内容丰富,体系完备,是了解、研究中国原创文艺理论发展现状不可或缺的资料。朱国华对中国原创的文艺理论进行反思,结合网络技术与全球化时代的契机,对未来中国学术原创的可能性进行瞻望。通过多年治学研究的经验总结,作者从问题意识、方法论、推论过程、意义阐释等方面探讨中国原创学术的拓展与创新,可以有力地开拓高校及学术界的市场价值。
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文学史料学研究”(20CZW053)阶段性成果。本书上编立足于观念与分类,从历史观、史料整体观入手,中编侧重于史料具体视域,围绕史料私人性维度、通俗维度和版本维度拓展现当代文学文学史研究的史料视域,下编则主要是个案分析。从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既阐明史料与文学史研究的学理关系,以及史料的宏观特点,又总结已有研究中重点领域的历史经验,和剖析薄弱环节如何突破。
“哈佛文学课堂”系列从书,由美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大卫·达姆罗什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陈永国教授联合主编,达姆罗什教授选编并做总论,陈永国教授翻译并做逐篇导读,历时十年,倾力打造。本丛书迎合了我国大学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急需,在吸收传统文学选集编撰长处的前提下,以独特的视角、主题切入,给读者还原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哈佛文学课堂。本书为此系列第五本,其主题是“文学中的冒险”,核心是前现代时期旅行与讲故事的交织?将经典的历史游记和虚构游记作品汇集在一起。在现代全球化开始的
《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高健卷》主要包括导言、高健译作选编及高健译事年表等三部分组成。其中导言部分系统介绍了高健先生的翻译生涯、翻译艺术特色及其译学五论思想,以便读者在正式阅读前快速了解译家及其翻译主张,并对本书的编选原则与依据进行了介绍说明。正文部分按照译作文类分为散文、诗歌和小说等三编。第一编散文包含英国散文和美国散文名作名译共30篇,并收录了译者本人所著作者与风格评介;第二编选录高健英诗译作28首,并于文末附有译者所作的赏析文段;第三编小说选录了《见闻札记》和《利
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纵古今,跨经纬,全面系统介绍中华历史上著名翻译家以及他们的翻译思想,选择他们最具代表性的译文,列出每位译者的译事年表,该文库积极回应国家文化战略,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前言、代表性译文和译事年表。前言包括鸠摩罗什生平介绍、鸠摩罗什翻译思想、对鸠摩罗什的研究、代表性译文选择的原因、对所选译文的介绍与研究等。第二部分为鸠摩罗什代表性译文。第三部分为鸠摩罗什译事年表,把鸠摩罗什所有的翻译实践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包括年代与收录渠道。
《漂浮》为作者的最新评论合集,选取了李娟、金仁顺、黄咏梅、石一枫、李宏伟、葛亮等十位作家的代表作品解读,将文本拆开,潜入文学的海平面之下,从中提炼出将飞而未翔的日常生活,莽林之中的神迹瞬间,探讨每一个文学的“自我”漂浮跃向对岸的不同方式,完成对消失与永恒、人物与时代的一种根本理解,最终塑造出属于作者的鲜明写作风格。
《小说研究》,其宗旨在于突破小说研究的国别与时代的界限,包含“说坛纵横”“特约讲稿”“名品研究”“创作者谈”“小说现场”“新著评介”六大板块。本辑《小说研究》,由陆建华、刘小枫教授的文章开篇,带来晚清画报与青楼、十九世纪末全球危机、早期现代欧洲“普遍语言”理论等丰富的话题,提供专业性的视角。同时,又围绕小说《猛虎下山》,设置圆桌讨论,关切当代作品与读者声音,提供对话性的平台。
“假如书会说话,跟我们讲述它们见过的事情。”本书收录《书店日记》《书店四季》的译者顾真的三十余篇随笔和评论,分为两部分。上篇“书与人”由十余篇书评和同书有密切关系的“书人”的故事构成,下篇“书人的假日”为作者发表在《上海书评》上的书话集萃,围绕西文旧书收藏,讲述这些佳本背后的缤纷往事。
本书早先以同样的书名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印过一个小册子。新编版篇幅扩充一倍有余。这本书主要谈及沈从文这个人和他的文学、思想、文化实践如何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和二十世纪的历史对话,也和今天的现实对话;谈及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和文物研究,贯穿起他生命的内在连续性;也谈及具体的当代作品,讨论沈从文传统在当代文学中的回响。此外,收入《追忆沈虎雏先生》一文,张新颖讲述其与沈从文之子沈虎雏先生围绕沈从文研究而展开的书信往来,为读者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附录收入两万多字的访谈——“一个日常的沈从文的读者”,这也是作者张
本书稿为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举办的“小说的现状与未来”文学论坛的讨论精要。该论坛共邀请12位优秀的青年作家,包括张悦然、张楚、弋舟、双雪涛、班宇、阿乙、王威廉等,围绕“应该如何认识并面对小说的危机或困境,如何去思考并想象小说艺术的未来?”这一主题展开探讨,汇聚真知灼见,促进当代小说的创作、研究与批评。书稿汇聚的12位作家均为当代青年作家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笔耕多年,其小说创作均具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由他们来探讨“小说的现状与未来”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论题,很具代表性。他们结合个人的创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