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子集兴替”是对中古学术史上私人学术著述方式由子书转变为文集的概括,并包括后世学者提出的子书与文集在著述性质与体例上具有一致性的诸多学术论断。“子集兴替”自清代学者章学诚始,亦颇受刘师培、余嘉锡、刘咸炘、程千帆等近现代学术大家瞩目,但很长时间以来缺乏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本书主要由“中古子书著述方式的新变”“子书与文集兴替的历史进程”与“论子、集关系的学术史建构”三编组成,通过转换传统学术史研究注重思想内容的模式,选择以“著述方式”作为讨论“子集兴替”的主要
美国汉学界知名学者蔡宗齐教授,从繁富纷杂的文论资料出发,历经二十多年艰苦的深度归纳研究,建立起既面向汉语世界,又能让西方读者理解的中国文论体系。《中国历代文论评选》选录八百余条重要文论资料,详加注释与评述,以此展示这一体系的共时性结构和历时性发展,勾勒出文学论、创作论、理解论、审美论四大文论结构的生动样貌。为便于阅读与教学,书中充分发挥文献编号与内容索引的功能。借助本书,读者可在熟悉丰富文论材料的同时,对古代文论的术语、脉络、结构获得整体且深刻的认知。
《中国历代文论评选》将
《声律启蒙》,你这样玩过吗?
孔子的儿子也不好好读《诗经》
陶渊明《停云》:让外星人了解地球
《唐诗三百首》原来应该这么读
《太平广记》:中国古代的《哈利波特》
《陶庵梦忆》:最富裕、最风雅的江南
《随园食单》:可以吃的古文
古典文学历经时光淘洗,蕴藏着使孩子们内心获得审美触动和智慧启迪的能量,能够滋养出舒展丰盈的心灵。
在本书中,作者黄晓丹化身为孩子们喜爱、敬佩的邻家姐姐,结合
泰戈尔的思想和创作,是人类优秀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梳理、探讨泰戈尔影响20世纪中国文学的各个方面:泰戈尔影响中国文学的途径,影响的范围与程度,影响过程中冲突与融合的文化景观,影响的特征,中国作家对泰戈尔的个性化接受等。从文学的“影响—接受”关系入手,透视中国和印度两种古老文明在现代社会的相遇、碰撞和融合的情景,由此审视中国文学和文化在转型时期,应该如何吸收受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丰富、充实自身,赋予古老传统以新的生命力。将“泰戈尔和中国文学的关系”摆在中、印文化两大体系的整
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中15位代表性作家(小说:鲁迅、萧红、巴金、沈从文、路翎、王安忆、金庸、莫言、毕飞宇;诗歌:徐志摩、艾青、舒婷、余光中;戏剧:曹禺、老舍)为中心,在积极现有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审美取向、创作心理、思潮流派等进行了新的解读。本书是由多位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教授、博士集体完成。具体写作过程中,在保持体例相近的同时,也注意体现撰写者各自的表达个性。还注意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的注重历史文化分析,有的注重
王蒙年少有成,19岁就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崭露头角,22岁因发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在文坛名声大振。此后,王蒙赴新疆工作、生活了十多年,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2015年,王蒙以八十岁高龄完成的小说《这边风景》获得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本书通过介绍王蒙的成长与创作轨迹,带领读者了解他的人生与作品。 目录: 第一章 辗转他方皆有情 一、俺是龙堂儿的 二、我的记忆里没有童年 三、新疆是我的第二故乡 第二章 时代记忆的
通”本义表示到达,与“穷”、“塞”相对,表示流通、通正的状态。本文借助“通”这一关键词作为切入点,串联起《文心雕龙》问题意识与批评方法,更能借以揭示《文心》批评方法的民族特色。本文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以“通其不通”为标题,探讨《文心》批评方法的问题意识。《文心》是一部救弊之作,刘勰不仅看到时代中文学理论批评的三大困境,更认识到由此酿成的三种弊端:一是“未能寻根”,二是“各照隅隙”,三是“莫肯研术”,并提出并践行文学理论批评三大方法:溯源法、博观法和折衷法。第二章以“古今贯通”作为标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读本》是为适应“新文科建设”新形势下高校中文专业现当代文学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依凭文学史意识与审美标准,遴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名篇佳作60篇,结合新的课程理念与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进行解读分析,引导大学本科生深入领会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独特审美意味和文学史意义及影响。读本选文典型,兼顾思想性与审美性,解读视野开阔,注重知识的承传和创新,既可作现当代文学课程的辅助读本,亦可供文学爱好者阅读鉴赏之用。
本书选文的主题为“诞生”和“童年”,通过对鲁迅《补天》、徐志摩《婴儿》、郭沫若《凤凰涅槃》、萧红《呼兰河传》等经典名篇的解读,表达了对生命起源的思索、体会、追求,以及童年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本书选文的主题为“生活的艺术”,通过对丰子恺《阿咪》、汪曾祺《八千岁》、梁实秋《雅舍谈吃》、王安忆《天香》等经典名篇的解读,向读者娓娓道来日常琐事中的生活哲学,让人找到生活本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