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在前贤时修研究的基础之上,充分运用与《书》学有关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全面辑佚《书》学材料,从中勾稽魏晋南北朝《书》学的特点,发见魏晋南北朝学术史上的争论及其表现,并探究这些争论的原因及影响。在材料辑佚的基础之上,系统梳理魏晋南北朝《尚书》版本传承和注疏传承,并对其中重要版本或涉及版本的《书》学公案予以研究。另外,作者对魏晋南北朝《尚书》学有代表性的专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对王肃《书》学的研究、对孔传古文《尚书》的研究、对陆德明《尚书释文》的研究,等等。
本书讲述春秋时期这段历史。历史上所谓春秋时期,始自西周灭亡、平东迁之年,即公元前770年,一般以周敬王卒年为其下限,即公元前476年。因为此前的公元前481年,《春秋》记事结束,而史上所称春秋时期,便源自《春秋》一书之名。春秋时期是一个礼坏乐崩、诸侯争霸的时期,而此后的数十年间,战国七雄之赵、魏、韩迅速崛起,三家分晋,齐国陈氏迅速壮大,最终代齐,大国纷争,历史进入了史称战国的时期。《春秋史话》将以《左传》经,以《国语》等其他古籍为纬,并参考考古研究等成果,图比较全面地综述历史上的春秋时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以研究明史尤其是明朝政治史著称,他对皇权、绅权和相权的研究超越同时代人,思想深刻,观点卓越,其代表性论文《论皇权》《论绅权》《胡惟庸党案考》影响深远,堪称经典,为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和政治运作提供了门径和方法。另外,他关于海瑞罢官的研究,关于相权与皇权冲突的阐述,成为现象级事件。本书收录吴晗相关文章20多篇,作者文风清新活泼,考证严谨,集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政治的好读物,值得历史爱好者阅读和收藏。
《一说春秋之谷雨》为《一说春秋》丛书的第二本,主要讲述公元前700年到公元前664年之间的春秋故事。本丛书以《春秋》为基础,以《史记》和《国语》作为主要补充,同时,参考其他数十部相关书籍撰写而成。与其他《春秋》白话本不同,《一说春秋》丛书在原有史料的基础上,补充了历法、礼法、制度、人物关系等背景信息,将春秋的事件片段前后串联,并在大量史料基础上形成观点及判断,以方便读者更为清晰地了解这段历史。"一说春秋”最初为音频节目,经过重新整理、修正、补充,最终形成目前的《一说春秋》丛书。书中每章
《古写本〈尚书〉异文研究》对古写本《尚书》异文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总结了异文中隶古定古文的构形特点及形体演变通例,并选取部分典型字例进行详细疏证。全面收集了异文中的隶楷异体字形,并从简化、繁化、变异、混同四个方面对这些隶楷异体字作了详细讨论。将字形比对分析的成果与历代《尚书》文本及古注相互印证,用于评鉴历代文本校读和古注得失,并且对《尚书》文本的解读给出倾向性的意见。本书对《尚书》写本用字研究、传世古书用字研究和《尚书》文本研究,都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西周和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本书采取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不但对西周成周城和东周王城的地理位置、形制规模、结构布局、兴废年代以及东周王陵的分区和沿革进行深入探索,取得全新的研究成果,而且还对周穆王西征、禹铸九鼎、嫦娥奔月、圭表测景、王子乔升仙、王子朝奔楚和苏秦事迹等重要问题进行现代阐释。特别是对构成中华民族“文化根脉”性质的周公礼乐制度、《河图》、《洛书》、《周易》哲学、《老子》哲学和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进行提炼解读,从而把周代历史文化
《春秋本义》,元代程端学撰。程端学(1278—1334),字时叔,号积斋,庆元(今浙江宁波)人。程端学一生致力于《春秋》经的研究和著述。其《春秋》学在朱子基础上,按照朱子的观点,完善《春秋》经的解释体系。《春秋本义》是其主要著作。 《春秋本义》共三十卷,征引文献极其丰富,达一百七十余家之多,凡前代,尤其宋代治《春秋》诸家几乎囊括殆尽。《春秋本义》最早的刻本是元至正三年(1343)庆元路官刻本,最完整的刻本是康熙十九年(1680)《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同治十二年(1873)又先
本书精选《左传》名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每一篇结构统一,包括以下板块:“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节录上下文,有助于理解与记忆完整段落。“完全读懂名句”难字与难词的意义解释。整段原文的白话语译。“文章背景小常识”文章创作的背景故事,主旨的说明,或是题解。“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轶事、字词语的典故故事、历代的品评。“历久弥新说名句”介绍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并完整说明故事背景与应用情境。
本书分为六编,由作者长期积累的四十六篇学术论文汇集而成。内容涉及先秦时期的礼制、文化、人物、军事、思想与作者在一些重要学术会议上的发言,以及作者为他人作品所写的序和师友追忆等。此外,本书在论述这些史实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学术观点,对深化先秦时期的学术研究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社会自秦以来经历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 独特的制度安排下涵盖了数十个王朝的兴衰更迭, 各个王朝生命周期长短不一, 但无一例外都经历了从建立、兴起、繁荣到衰落至灭亡的命运。中国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的共性引起了学者的极大关注, 学者们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不同学科角度进行了分析, 采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王朝兴衰更替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与多数研究着重从某一社会结构本身或其影响来探究封建王朝的兴衰及其周期律问题不同的是, 作者从制度变迁视角进行了系统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