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别杂岩带(简称北大别)是大别碰撞造山带三个含榴辉岩的构造岩石单位之一,属于扬子三叠纪深俯冲陆壳的一部分(下地壳岩片),为中生代高温超高压变质带,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叠加等多阶段高温演化过程,以及山根垮塌期间的大规模部分熔融与混合岩化作用,是研究碰撞造山带根部带岩石组成及其形成和演化的天然实验室。本书重点介绍了笔者获得的北大别榴辉岩、混合岩及相关岩石、含刚玉黑云二长片麻岩等方面的系列重要成果,解决了北大别的大地构造属性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为大陆 碰撞造山带根部带研究提供了范例。
大陆漂移学说的奠基之作。提出古代大陆原来联合在一起,因大陆漂移而形成各大洲的观点。全书分三篇共13章。第一篇论述大陆漂移的基本内容,指出地球冷缩说、陆桥说和大洋永存说的问题,反证大陆漂移说的正确。第二篇从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古生物学与生物学、古气候学和大地测量学等5个方面论证大陆漂移说。第三篇从地球的粘性、大洋底、硅铝圈、褶皱与断裂、大陆边缘的构造形态等方面,解释大陆漂移的可能性和动力。所阐述的理论为当代地球科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基点,是现代
本书通过理论研究、野外试验、地球物理勘探、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等工作,研究了黄渤海海平面历史变化规律,分析了海平面上升与海水入侵的动态关系,构建了考虑未来气候变化的龙口典型区和大沽河流域典型区海水入侵数值模型,定量预测了典型区海平面上升对海水入侵和地下水向海泄流量的影响。
本书系中山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自2017年起“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金沙江一哀牢山一马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科学考察的综述性专著,亦系青藏高原东南缘晚古生一早中生代特提斯大地构造演化研究之成果,由工作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及东南亚地区的一线地学科研人员共同编著完成。全书共5章,包括了东古特提斯科考的背景、研究概况和研究意义;东古特提构造带地质概况及其周缘地块地质特征。集成了金沙江、哀牢山和马江一长山构造带及右江盆地内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火成岩地球化学数据,综合探讨了相关岩浆作用的形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