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中医典籍与文化》主题为博物学与传统医学,主要以博物学中的医药知识为切入点,而兼及中医文献研究、最新医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的概览等。本辑共收录文章18 篇,着重于多学科交叉的视野拓展及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本书为“读经典,做临床系列”丛书之一,中医经典是中医之本,熟读经典、勤于临床是中医临床人才打牢基础、提高能力之必需。本丛书根据中医古籍品种分类,精选古籍原文,并加以导读,帮助读者掌握中医最基本和核心的理论与方法,提高学习、领会、研究经典的水准,学会将古人的经验精华应用于现代临床实践。本书精选中医方剂古籍内容,附加经典导读部分,使得读者对某中医本草古籍有针对性地学习,对临床有指导意义。本书适合中医临床从业人员参考阅读。
全书共四卷。卷一列脉法、察舌要言、四家异同、重药轻投辨、同病各发、中风、中寒、暑热湿;卷二列秋燥、火、劳伤、脑漏、鼻衄、齿牙出血、关格;卷三列咳嗽、痰饮、结胸、抜疟、黄瘅、三消;卷四列痿、痹、胀、下利、诸痛、三冲。全书内容以切脉、察舌为诊法之重点,以症状为辨证的主要依据,以治法、方药为施治的主要内容,其中尤以对慢性疾病的阐述为多,辨证施治精详。
本书由清·黄元御撰写,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四圣典籍精蕴。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气解,卷三脉法解,卷四劳伤解,卷五至卷七杂病解,卷八七窍解,卷九疮疡解,卷十妇人解。本书是一部以临床为主的综合性医书,集中体现了黄氏的学术思想与理论建树。
本书精选成无已代表性经典著作、精勘细校,并对文中疑难宇句进行释义,以倡导中医学子天临庆工作者研读中医经典医籍之风气、为其提高理论和临床水平打牢根基。《成无已医学全书校注版)》汇摘成无已《注解伤寒论》10卷)、《伤寒明理论》《明理论》3卷、《药方论1卷》),选择精善版本、加以校注出版。
国医大师方和谦从医七十载,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治学理念丰富,本书从名家、名医、名师三个角度,汇编了方和谦教授一生的学术精华。全书共分七篇,包含:方和谦学术思想、方和谦解读《伤寒论》、应诊辨证特点及经验方、疾病诊治思辨特点及经验、医案医话、方和谦论著、学术传承研究。
本书对六种海外藏明代太医珍稀古籍展开多维度的综合研究。从版本的角度,对其版本情况进行梳理;从考据的角度,对著者生平进行考证;从目录的角度,辑录相关目录书对之的记载及提要;从学理的角度,对其医药学价值进行探讨;从实用的角度,精选其中的医案、医方加以辨析。附录《明太医名录汇编》《明太医传世医籍提要》是本书得以展开研究的前提,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本书有助于发掘和传承明代宫廷医学经验,推进海外藏中医珍稀古籍的回归与研究。
本书共载文三十八篇。内容包括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观点、高血压病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中医的退热疗法、痰饮病的治法、气血湿痰治法述要、痛证的治疗、水肿病的基本治法及其运用、命门的初步探讨、十四纲要辨证、疾病与气候、脊髓痨的辨证论治、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提要、中医工作探讨、临证研究与治验、漫谈处方用药、医案写法等, 反映了作者一些独特见解和丰富经验。
本书为经典火神派医家张存悌的医学文集精选, 凝聚了其一生著述的精华。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火神派开启之门”, 展示了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 对经典火神派进行了系统归纳, 广泛吸收各家经验, 提出若干新认识, 新观点, 充实、拓展了火神派的临床内涵。中编“医案精选”, 系作者实践火神派理论, 经治验案约400则, 病种涵盖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 凸显火神派风格, 精心撰写按语, 启迪后学。下编“医话精华”, 是从上百篇文章中选出36篇精品, 涉及临床、医道等重大问题, 观点鲜
本编丛书,从浩瀚的医学文献中,精选出100余种精品著作,内容包括医经(如《黄帝内经》)、伤寒(如《伤塞论》)、针灸、本草、方剂,以及导引、房中、养生、服饵等内容,采用足本善本文献为依据,加以精心校勘和整理,分期分批出版。首批医经、伤寒10余种。此次申报为本书第二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