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概论、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劳复这几方面来分析整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每一方、每一证的出处。具体介绍了《伤寒杂病论》经方中的各种方剂,包括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苓类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三物汤等,还有各种主证,包括桂枝汤证、麻黄汤证等,对这些方、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本书总结了成功康复的患者们决定生死的要点,再次从三大疗法欠缺的部分入手,即通过饮食疗法来增强免疫力(即使病原体和癌细胞侵入体内也能抑制发病的能力)和提高体力。
本书从学术思想源流、临床诊疗特色、妇科病的诊疗思路、处方用药总结、典型病案分析等方面汇总吴作君老医师的临证经验,力求呈现吴老的学术思想。
本书汇编了“山西省名中医”杨治的中药工作经验、学术成果,内容包括杨老师从医事药的漫漫历程、亲身经历中获取的宝贵心得及五十余载工作所得的中药饮片鉴别经验。书中总结了中药饮片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鉴别方法,详细解释了中药材专业术语的涵义,按照类别、药用部位,分别对每一种中药,从别名、来源、产地、性状、鉴别要点、品质优劣、伪品的主要类别及特征,详加阐述,共260余种常用中药饮片。书中配有400余幅高清实拍中药饮片彩图,包括真伪对比、鉴别特性展示、多品种对比、不同炮制方法对比等。另有学术论文17篇,
本书分为三章,内容包括:全国名中医王常绮小传;跟师经验与心得体会;全国名中医王常绮临床经验与典型病案搴芳。
本书首先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内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重点介绍了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诊疗,包括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康复,以及预后转归等方面。本书结构层次清晰、资料新颖、内容丰富,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实用性,把握学科进展和诊治水平的先进性。本书可供中医各科的临床医师及从事中医教学、科研的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中医院校学生初进临床的参考书,对临床医师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本书分为绪论,上、中、下三篇10章及附篇。绪论扼要介绍了中医诊断学的性质、内容、原理、原则、发展简史及学习方法。上篇为诊法篇,括望、闻、问、切四诊。中篇为辨证篇,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病性辨证、病位辨证。下篇为诊断综合运用与病历篇,介绍了病情资料的收集、属性分类与综合整理方法,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思路、内容与要求,以及病历书写与要求。附篇包括现代研究思路、方法与进展、特殊诊法选介、医籍选录、舌象彩色图谱。本书可供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学生使用。
本书一改以往中医内科专著的体例,把常见病、多发病与经典著作、各家学说相结合,熔学术性、实用性、启发性、创新性于一炉。以病名为纲目,中医各家学说为引导,突出临床,贯穿经典、名家学说、现代研究、临床病例分析,真正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既有深度也有广度,书中对康复技术在疾病中的应用也进行了补充介绍。本书是一本颇有参考价值的中医科学书籍,适用于基层医师。阅读本书,能使读者温故而知新,理论联系临床,提高中医科理论与临床技能水平。
本书为中山市中医院一线医护团队在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孟繁鮭主任中医师带领下,对所在科室近年临证经典医案的整理概括及经验总结。作者以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为诊治原则,既强调中医思维,遵循中医用药规律,又善于吸收借鉴西医研究方法和成果,创新传统中医药现代表达方式,形成个体化治疗特色。全书分为“医案”和“医话”两部分,“医案”涉内科、妇科、儿科、外科四类,“医话”主要是对经方证的有益探讨。
本书详细的阐述了多种常见病的中医特色治疗。以各个疾病病名为主编目,予以各种中医特色治疗作为具体内容。全书内容共分为八篇、55章, 在编写体例上,从疾病的流行病学到西医诊疗和中医诊疗两方面,以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中医辨证分型、中医特色治疗、中医辨证调护以及传统养生保健对疾病的防治进行了系统介绍。本书重视中医特色技术,以实用性为宗旨,是中医特色治疗常见病的重要的资料和基层中医师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