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较为系统地探究翻译家郭沫若的德语翻译贡献(主要是文学翻译,包括对歌德、席勒、海涅、尼采、施托姆、霍普特曼等重要德国作家的作品翻译,同时也兼及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著作和美术考古学学科的学术著作翻译),结合当时翻译所处的宏观社会、时代及文化背景来构建他与德国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在考量德语作品翻译对其创作和思想等产生的影响
本书为李良玉教授相关课程的讲稿汇编,是其在史学理论和史料研究领域多年耕耘的成果集合。本书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史料学的内容详解和研究史料的方法介绍,二是史学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及李良玉教授对学生的答疑,三是李良玉教授在当代史研究领域的一些方法论突破。本书主要收集相关课程讲稿30余篇,从多个角度展示了李良玉教授在史学理
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学”学科以上海工业和技术为依托,以技术变革推动下的上海特质为内核,探讨上海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开展与技术相关的文化传承、生态变化、城市发展、工业兴衰等为内容的研究。在校内外学者的支持下,围绕“上海装备与上海制慧”“上海口述史研究”“上海社会变迁与城市精神”等主题,召
根据实地调研编写整理了30篇日本企业近年来的联合物流案例。每篇案例中都详细叙述了联合物流项目产生的背景,项目开展的过程,取得的成效以及影响。全书分为4部,分别为(1)行业内平台型联合物流,(2)竞争对手间的联合物流,(3)同行业及跨行业的互补性联合物流,(4)联合物流的运营模式和要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西汉与康乾是对现代中国影响很深的两个时期,作者以这段历史发育、壮大和衰落的过程为主线,全景描绘了社会上升时期所特有的帝王英武、人才迭出、生产富足、开疆拓土的盛大气象以及潜在的种种危机。书中既有对人性、历史事件的剖析,也侧重于从人口、经济、环境的角度阐释历史,探究历史深层次的运行机制。